首頁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第2版)

三、科學活動區域的背景牆飾

每個班都設有不同形式的科學活動區,這些區域的背景牆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質量的、能與幼兒互動的科學活動區背景牆飾將促進幼兒的自主探究、學習和有效發展。

科學活動區域的背景牆飾應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 與區域的內容、階段性目標、操作材料相適宜。

● 具有一定的美感。

● 工作規則、工作程序的提示等。

● 對幼兒遊戲和學習活動有引發、引導和促進作用。如問題展示與解決辦法征集、觀察記錄等。

案例:動物檔案

牆飾“動物檔案”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大班幼兒看電視、看圖書都喜歡看動物的,包括他們的遊戲、衣服、書包上的圖案幾乎都是關於動物的。幼兒有時討論的話題也是動物方麵的。於是我們將幼兒的這一興趣,用牆飾的方式作為經驗共享、互相學習的窗口。

首先,我向幼兒提出問題:“你們最想知道小動物的哪些事情?”幼兒爭先恐後地說:

“我想知道小動物吃什麽?”

“我想知道小動物的家在哪兒?”

“我想知道它睡在哪兒?”

“我想知道小動物裏邊誰是最厲害的動物?”

“我想知道誰厲害?誰不厲害?它怕誰?不怕誰?”

“我想知道小動物的朋友是誰,它喜歡和誰玩。”

“我想知道大森林裏什麽動物能和小貓小狗一樣能放在家裏邊養,能和我們人成為好朋友。”

“我想知道小動物每天在哪兒睡覺,如果它睡著了會不會有別的動物把它吃掉?”

……

根據幼兒提出的若幹問題,我帶著他們將問題分成五個方麵:

1.動物喜歡吃什麽?

2.動物喜歡住哪兒?

3.動物最怕誰?

4.誰最怕它?

5.對人有什麽用?

當大家明確了需要展示的問題後,我又組織幼兒討論由誰來準備這些內容,幼兒說我們自己找東西、自己貼、讓大家看。我又提出:“如果大家對有些小朋友貼出的問題有意見,怎麽辦?”曉旭說:“他們可以提意見,貼的人再改。”當這個問題解決後,我們又開始討論第一期動物牆飾出什麽內容,由誰來出?我的話音剛落,幼兒焦急地說:“出小兔子,因為我們好多小朋友都是屬兔的,我們最喜歡小兔。”“出小老鼠,因為小老鼠特別小,挺好玩的。”“出貓。”“出長頸鹿。”……幼兒眾說紛紜。當大家爭論不休時我提議:“大家這樣爭論下去也解決不了問題,能不能由提出建議的小朋友自己商量出一個結果?”“行。”幼兒高興地說。於是幾個提出建議的小朋友開始商量,最後大家形成了一致意見,並排出了先後順序,第一期先出小兔,其次是老鼠、貓、長頸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