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語言簡單、明了,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和複雜的句子結構。
如果在調查學前兒童時,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老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如何?”“教學模式”對學前兒童甚至是中小學生來說都是很難理解的。
我們知道,溫度升高時,溫度計內的水銀(汞)柱會上升;溫度降低時,溫度計內的水銀(汞)柱會下降。從微觀角度分析,你認為溫度升高時溫度計內的水銀(汞)柱上升的原因是()。該問題表述略顯重複。
第二,問題表述應規範、具體、意義明確,無歧義。
例,您的孩子是否經常和同學一起遊戲?“經常”一詞表達就比較籠統。
第三,問題不能帶有傾向性,以免對調查對象產生誘導。
例,多動症導致幼兒產生許多行為問題,您是否認為應該對您的孩子進行這方麵的防治?
第四,問題的表述避免使用否定句式,以免造成誤讀。
例,您是否反對對於孩子的欺負行為不給予適當的懲罰?
第五,避免一句話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
例,您認為幼兒園老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如何?
第六,盡量避免問敏感問題和社會禁忌問題。
例:您覺得您的孩子有反社會性傾向嗎?
對敏感性問題的處理方法之一是投射法,即運用第三者技術,擺出兩個不同的人的意見,詢問調查對象同意哪方或設計情境請調查對象回答。方法之二是將敏感性問題放在問卷的最後。方法之三是采取“模糊化”技術,即適當犧牲信息的精確性以獲得信息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