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幼兒心理發展概論(第2版)

一、思維的概述

(一)什麽是思維

1.思維的概念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語言和言語解釋事物本質特征和內部規律的認知活動。思維的產生、發展意味著兒童的認識過程完全形成,其認識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同時思維發展的影響還會滲透到其情感、社會性及個性發展的各個方麵。

思維主要表現在人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能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工具,使自己的體力、視力、聽力甚至奔跑、飛翔能力等得到擴展,使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超出了地球上的其他動物,人類因此被稱為“萬物之靈”。3歲的幼兒已經會運用思維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了,無論是在遊戲活動中對玩具的使用還是在學習活動中對數學符號的操作,幼兒都逐步地運用思維解決遇到的問題。

2.思維的基本特征

(1)思維的間接性。思維的間接性是指人們能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其他媒介來認識客觀事物。醫生給病人量體溫、號脈推斷病人的病情和病因,汽車修理工通過聽汽車發出的聲音來推斷汽車出故障的部位,科學家借助相關數據分析描述火星表麵的物質與狀態,這些都是思維間接性的表現。

思維具有間接性,這使人類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使人類認識那些不能夠直接觀察到的事物成為可能,並能夠揭示遠古時期曆史的秘密或者預見未來。比如,月亮和地球的運動規律,人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早在一千多年前南北朝時期的科學家祖衝之卻能在簡陋的研究條件下,在長期觀察記錄的基礎上,借助思維間接但非常準確地預測出月食發生的時間。

(2)思維的概括性。思維的概括性是指人們能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規律抽取出來,形成本質的、一般的規律和特征。例如,許多事物是以數量來表示其存在的形式的,如1隻小貓、1顆糖、1個人、1場球賽等,雖然這些事物的形態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數量特征“1”,這屬於對事物量的屬性方麵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