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思維發展的趨勢
1.思維逐步擺脫客觀事物和行動的製約
2~3歲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行動性,突出表現在幼兒的思維過程離不開思維的對象,離不開對實物(思維對象)的實際操作,且他們不能預見操作的結果。幼兒的直接行動思維是一種“嚐試錯誤”式的智慧動作,具有外顯性。對於該年齡段幼兒的教育,皮亞傑曾明確指出:“若剝奪孩子的動作就會影響孩子思維的進程,思維的積極性就會降低。”隨著幼兒記憶能力的增強,生活經驗不斷豐富,3歲以後幼兒的思維有了一個跨越性的發展。
4~5歲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突出表現在幼兒的思維逐步擺脫了對同步“嚐試錯誤”操作的依賴性,而依靠對具體事物的表象以及對具體事物的聯想來進行思維。通常,幼兒會借助他們所感知過的和經曆過的事物的心理映象來思考問題,因此他們解決與其生活經驗相類似的情境的問題時較容易,但是對於與他們生活經驗沒有任何相關的問題情境,他們不僅解決起來非常困難而且缺乏探索問題的興趣。因此,幼兒教育過程中特別強調要引導幼兒探索生活周圍的環境,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從幼兒實際生活中挖掘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在幼兒園教育的影響下,5歲以後的幼兒思維又有了新的變化。
5~6歲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不斷完善,開始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抽象邏輯思維是在具體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隻有在積累了各種感性經驗與表象的基礎上,才能抽象概括出表象的本質屬性。在幼兒晚期,幼兒經驗越來越豐富,而且語言的表達和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語言的掌握和運用推動幼兒思維進一步發生質的變化,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萌芽。
幼兒思維的發展進程是不可逆的,其思維發展水平會越來越高。如幼兒思維內容的發展,由原來的反映事物表麵化、片麵化且零散無係統,逐步發展到客觀化、深刻化地反映事物,進一步接近事物的本質特征。但就發展的結果來說,又不是相排斥的。當幼兒思維發展到高一級水平後,一開始的發展成果並沒有消失,而是整合在新的發展水平中。因此即便是抽象思維發展相對成熟的成年人,遇到陌生的物件時,也要通過實際操作來嚐試了解它,運用動作思維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