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造條件滿足幼兒觀察的學習需求,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
1.引導幼兒觀察生活,運用語言總結生活經驗
幼兒生活經驗的貧乏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幼兒思維的發展。依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必須借助對具體事物的感知。因此,成人要創設條件讓幼兒多觀察,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同時還要用語言指導幼兒積累觀察的經驗。比如,在指導幼兒觀察時要介紹觀察物的名稱,盡量讓幼兒感知這個詞所代表的事物或事物的屬性。在秋天戶外散步時,會看到有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就可以隨機介紹“飄落”一詞,讓幼兒通過觀察樹葉在空中的狀態感受到“飄”的“輕輕”的特點以及樹葉著地的結果“落”。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用動作(身體)表現樹葉“飄落”,進一步強化孩子對這個詞匯的理解。
2.利用有趣的圖文故事,加強語言與表象的聯係
年齡低的幼兒總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或笑話。這是由於他們對抽象的語言符號的理解能力不強,第一次聽笑話並不能在頭腦中產生相應的笑話情境表象,因此第一次聽時他們並不覺得好笑。為此,他們讓家長或老師重複講他們聽過的笑話,隨著聽的次數增多,他們在頭腦中的笑話情境越來越豐富,他們越聽越覺得有趣,甚至說笑話的人還沒有講到好笑的部分,他們已經在頭腦中利用表象完成了笑話情境的表征,然後開懷大笑,真正享受聽故事的樂趣。因此,小班幼兒教師給幼兒講故事必須與家長緊密配合,創造條件讓幼兒有機會多聽、重複聽故事,借助閱讀活動的開展,促進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做好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準備。
(二)保持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培養幼兒勤於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