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奇心是幼兒創造力發展的起點
1.幼兒好奇心的結構和特點
好奇心是“使個體對新異或未知事物做出反應的心理動力或者內部動機;是個體主動探究新異或未知事物的行為傾向性;是具有反應性、主動性和持續性等心理特征的多維結構”。好奇心作為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驅動個體主動接近、積極思考與探究當前刺激物;當個體的好奇心被誘發、喚醒和增強時,個體必然產生一種特有的期待與渴望,推動個體認知過程有效進行。
胡克祖、楊麗珠(2006)對3~6歲幼兒好奇心進行開放性問卷調查,探索並驗證3~6歲幼兒好奇心的結構。認為幼兒好奇心是一個多維結構,是由至少六個特征比較明顯的一階因子構成,即好奇、探究持久性、敏感、喜歡擺弄、關注未知、好奇體驗;同時,存在反應敏感性、探索主動性、探究持久性、好奇體驗四個高階因子結構,這四個因子是描述個體好奇心強弱的重要標誌,也是幼兒好奇心差異的主要表現(圖7-1)。
圖7-1 幼兒好奇心三階結構模型
[資料來源:胡克祖、楊麗珠、張日昇,《幼兒好奇心結構教師評價模型驗證性因子分析》,載《心理科學》,2006(2):358~361]
在此基礎上,楊麗珠等進一步研究幼兒好奇心的表現,認為幼兒的好奇心有以下特點:
(1)大班幼兒的探究持久性強於小班和中班幼兒,中班與小班幼兒的差異並不明顯。幼兒探究事物的持久性與其注意穩定性的發展密切相關,幼兒注意穩定性隨年齡增長而提高。
(2)幼兒對新事物的反應敏感性和探究主動性隨年齡增大呈現“V”形發展趨勢。這可能與幼兒認知結構、語言和動作的發展特點有關。
(3)幼兒好奇體驗呈現隨年齡增大而降低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