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幼兒創造力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兩個方麵。
(一)外在因素
影響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外在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環境、托幼機構的教育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等。這裏,將重點探討家長和教師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以及教育行為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影響。
1.教育觀念
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受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的影響很大。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隻要聽教師和家長的話,讓幹什麽就幹什麽,叫怎樣做就怎樣做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因此,那些聽話、乖巧、思想不活躍,在各種活動中處於被動地位的,不給老師和家長添麻煩的幼兒,常受到教師的喜愛和表揚,也常常作為其他幼兒學習的榜樣。教師和家長也許想不到,他們這種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束縛了幼兒創造的積極性,甚至抹殺了幼兒創造的天性。
具有創造力的幼兒求知欲旺盛,活潑好動,喜愛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事物,有時會顯露出獨特的思想或表現出人們想不到的行為,甚至會做出一些破壞性的事情,給家長和教師帶來麻煩。例如,他們把玩具拆開再裝上(有時還裝不上);把木板斜放,讓不同的物體從木板上滑下來,弄得滿地是玩具和物品。實際上他們是在探索物體的結構和功能,這是創造力形成的前奏。可是有些家長和教師卻把孩子這種帶有探索性有意義的活動看做是無聊、淘氣、搗蛋等加以限製和禁止。
相反,如果成人對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為不橫加阻撓,不嘲笑、禁止、更不指責,而是為他們創造更多機會去自由參加各種活動,耐心地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那麽幼兒將表現出更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教養方式
家長的教養方式主要分為民主型、專製型和溺愛型三類。許多研究表明,以寬容、民主之心對待自己的孩子,給予他們信任和尊重,這種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而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慣於發號施令,孩子沒有商量的餘地,而隻能按他們規定好的條條框框去做,這種專製型的教養方式剝奪了孩子的自由性、獨立性、主動性,接受這種教養方式的兒童,很難使自己異想天開的思維成果得到父母的認可,其探索行為也常常在父母的訓斥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溺愛型的教養方式則表現為成人給幼兒過度的照顧和過多的保護,當孩子碰到一丁點兒的困難和挫折,家長就包辦代替。接受這種教養方式的孩子,即使充滿了好奇和想象,但由於缺乏實踐的機會,不僅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且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較弱,其創造性的火花也很難閃現。因此,專製型和溺愛型的教養方式會對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