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活動與創造想象
文學活動中的語言交流和語言表述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想象的重要形式和途徑。例如,幼兒聆聽一個故事,需要調動想象,在腦海裏再現故事所展示的圖景;在編構故事時,幼兒更需要張開想象的翅膀,按照提供的故事線索用語言來建構故事和詩歌的圖景;在學習詩歌時,可以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結構,充分展開想象進行仿編。如在《快樂的小屋》的教學過程中,幼兒熟悉了裏麵的裝修工(螢火蟲、小蜘蛛、小麻雀)和小客人(蛐蛐、紡織娘、小螞蟻),就有小朋友提出建議:兒歌裏麵少了清潔工或者是其他的工作人員,老師就引導大家展開了合理的想象,新的詩歌內容就誕生了:小蜻蜓為小花屋當起了郵遞員,小公雞為小花屋當起了保安員,大象為小花屋當起了清潔工……經大家的一致要求,教師把新的內容也加了進來,因為孩子們認為這樣更完整、更好聽。而且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對詩歌的創編興趣要遠遠大於對詩歌的學習,可以看出,幼兒喜歡想象,喜歡與眾不同,喜歡創新,因為他們可以從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二)音樂活動與創造想象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幼兒在感受和體驗音樂作品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創造性地表現作品。教師可以創設音樂角並為之配備相應的表演工具,如各種打擊樂器、錄音機、磁帶、自製表演服裝、麥克風等,以滿足幼兒欣賞、表現、創造音樂的欲望。在《小熊請客》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借助小熊請小動物做客的情節,引導幼兒傾聽不同的聲音,表現不同的形象。幼兒非常有創意地用不同的頭飾和不同的服飾裝扮自己,用不同聲音、動作、樂器等表現活潑可愛的小狗、小雞、小貓,不但豐富了故事情節,而且充實了音樂形象,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地體現了幼兒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