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湖南寧鄉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1919年他在北京、保定等地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回國後,他先後領導中國工人運動和黨的白區工作,在極為艱苦的鬥爭環境中,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職,成為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劉少奇在日理萬機的繁忙中,也沒有忘記嚴格教育子女,使他們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材。他的教子思想主要有四個方麵。
第一,教育子女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期間,劉少奇同誌身處逆境,在被迫離開自己的孩子時,他仍不忘教育他們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而奮鬥。他對兒女們說:“爸爸是人民的兒子,你們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兒女,你們要到人民中去,因為我,群眾會對你們有過火的行動,但你們要經得住委屈。隻要你們好好學習,好好勞動,人民會了解你們,愛護你們的,人民最終會信任你們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劉少奇同誌的冤案得到昭雪。1981年,他最小的兒子劉源大學畢業,他沒有要求留在北京,卻自願到抗戰初期爸爸戰鬥過的地方——河南農村——去工作。他說:“父親作為人民的兒子,為人民貢獻了自己的一生。我作為人民和他的兒子,也要像他那樣,為人民獻出自己,完成父親的遺誌。”
第二,從小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劉少奇同誌十分注意培養子女高尚的道德情操,甚至在子女小時候就嚴格教育。1959年國慶節,首都北京熱鬧非凡,學校組織少先隊員向外賓獻花,劉少奇的孩子平平也參加了這一活動。活動結束後,平平要和爸爸一起回家。劉少奇同誌卻問:“你跟老師說過了嗎?”於是平平下車十分恭敬地對老師說:“老師,姬阿姨讓我跟爸爸回家,我可以走了嗎?”“我知道了,你走吧!”老師回答說。平平很快回到爸爸身邊。“你跟老師說再見了嗎?”劉少奇同誌又問。“老師再見!”平平又走到老師恭敬地道別,並和同學們一一告別,才和爸爸一同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