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費者行為學

【引導案例】消費市場期待白酒新形象

白酒行業的社會形象,這似乎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消費者對白酒的“抵觸”情緒究竟有多大?白酒行業應如何重塑自身形象?根據東方財富網在2013年3月中上旬的一次市場調查顯示,實際情況也許並沒有那麽糟糕:即便白酒行業的各種風波事件接踵而來,消費市場仍對白酒新形象充滿期待。

理性看待白酒“風波”。

對於“禁酒令”、“嚴控三公消費”等政策或措施給白酒行業帶來的影響,有53.44%的受訪者認為具有積極意義,有利於行業調整轉型及長遠發展,另有11.13%的受訪者認為白酒行業仍然景氣,未來還將會有進一步的消費升級。

自2004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拉動內需經濟政策的出台,帶動了白酒行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為白酒行業保持產銷量旺盛增長創造了條件。隨後8年間,白酒行業深刻感受到經濟形勢的變化,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技術進步、增強產品創新能力、開拓市場營銷模式等一係列舉措,使行業產量不斷擴大,價格結構逐步提升,名優白酒的市場地位日益凸顯,整體經濟運行指標得到穩步提升。

但與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一路飆升相比,白酒行業所處的社會環境卻變得越來越嚴峻。隨著社會關注度的增強,來自政府、社會、輿論的壓力不斷加大。這種壓力雖然不會對行業發展產生直接阻力,但卻降低了中國白酒的社會美譽度,滋長了民眾對多個白酒品牌甚至整個白酒行業的誤解。

“風波”隨之而來。勾兌門、塑化劑、禁酒令……公眾更將“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文明之風理解為白酒行業的利空訊號,央視《焦點訪談》曝光極少數白酒企業的不規範生產行為,也進一步加劇了白酒行業的恐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