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的課堂問題行為矯正的有效步驟如下。
第一,觀察課堂中的問題行為和潛在的問題行為。如果家長或教師根本未能察知問題行為,就沒有矯正的必要。因此,家長或教師要善於觀察與分析,敏銳地發現問題行為。
第二,發現了問題行為,就要立即深入了解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準確了解這些原因是合理矯正的基礎。通過了解,判明問題行為的性質及嚴重程度。
第三,製定矯正目標,並確立為達到這一目標所要采取的有效的矯正措施和方法。
第四,目標和方法確定之後,就要矯正問題行為。由於學生的行為是各種強化物綜合作用的結果,因而在改正的過程中既要排除強化問題行為的刺激,又要選擇適當的新的強化物和強化方式,給予積極強化。
第五,對問題行為改正的成效應及時加以評定,如發現效果不良,應進行檢查,看覺察有無缺失、診斷是否正確、目標是否合理、矯正過程是否得當,直到完全消解問題行為為止。
第六,消除了問題行為,還要進行追蹤,進行新的強化,塑造和發展良好的行為,直至良好行為的表現趨於穩定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