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兒童學習障礙100問

74.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為什麽經常出現課堂問題行為?

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與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所處的外部環境密切相關,家庭環境、教師教育方式等也很大程度影響著他們的課堂問題行為的嚴重程度。

第一,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普遍存在著閱讀障礙、書寫障礙、計算障礙等現象,這種學習能力落後會影響他們學習的效果,尤其是對學習態度和動機產生消極影響。

第二,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的認知結構難以有效喚起相關知識,並且不能有效地利用已喚起的知識。因此,他們上課不能同化教師的講課內容,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內容,容易產生問題行為。

第三,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認知的失調不僅表現在基本認知過程上,而且還表現在對認知的認識與調控——元認知上。研究表明,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在元認知知識與策略運用兩方麵均不及正常兒童,會表現出缺乏計劃性、追求即時滿足、不能克製自己。一旦對課堂教學內容產生厭倦,他們很快遊離出來,從事其他與學習無關的活動。

第四,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的注意存在突出的問題。不少研究發現,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明顯的注意缺陷。在選擇性注意、多動與衝動方麵的發生率遠遠高於一般學生。

第五,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經常在課堂上搗亂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對學習內容沒興趣,厭學,缺乏學習的動機。因為自我價值的肯定是人的第一需要,因為能力的強弱可以代表自我價值的高低,所以學習的動力就等同於增強和保護自己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競爭中以戰勝對手而獲得。但是在不能戰勝對手的情況下,人就會采用回避參與、掩飾努力、故意拖延、設置高難度目標等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價值。在教學大綱的要求下,教師和家長為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製定的目標是錯誤的,或者說是過高的,以他們目前的能力很難或根本不能達到,這也就自然使他們不能獲得自我價值。這時,他們就隻能采用自我設障的方式來使自己獲得自我價值了。從本質上講,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是把太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花費在對自我價值的保護問題上了。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之所以上課不能專心地聽老師講課,是因為他們在心理上害怕即使認真聽講以後也還是不能明白書本上的知識,這樣作業和考試就依然不會拿到好的分數,也就是說他們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回報和成功,自我價值也就不能提高。而如果他們不好好聽講的話,無論別人還是自己,就都會把成績不好的原因歸因於沒有認真、沒有努力,這樣也就可以進行自我解釋和自我維護了。而正是因為學習動機偏低,導致了他們傾向於通過其他方麵的表現來達到自我肯定、自我認同的需求。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很容易選擇通過課堂問題行為來吸引老師和同學的注意。這種關注,即使是消極的,也比忽視自己存在的結果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