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等教育投資政策有效性研究:來自一個省的數據

三、文化可行性

“**”中,河南省高等教育受到嚴重衝擊,大部分高校停辦或被迫搬遷到農村,教師下放勞動,校舍被占,教學設備、儀器受到嚴重破壞。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教育部和河南省對被關、停、遷、並的學校作了重新調整,使全省高校規模在短期內得到恢複,遷往農村的學校陸續搬回原址辦學,學校領導班子逐步建立。[6]

1978年,河南省有普通高校24所,在校生2.73萬人,教育規模和質量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1979年,河南省創辦鄭州輕工業學院,開封師範學院改名為河南師範大學。1980年,洛陽農業機械學院恢複洛陽工學院校名。1981年,在省教育廳的統一協調下,河南師範大學從師資、教學管理幹部方麵給予大力支持,鄭州師範專科學校改建升格為河南財經學院。1982年,豫北醫學專科學校升格為新鄉醫學院。1984年,河南師範大學恢複河南大學校名;同年,創辦黃河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專科學校升格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與此同時,河南省加快了高等教育專業結構的調整,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重視教學質量和實踐性教學,使高等教育經過恢複、整頓,得到了較快發展。

河南省高等專科教育也獲得了較快發展。這一時期增設、改建了鄭州畜牧獸醫專科學校、豫西農業專科學校、洛陽醫學專科學校、開封醫學專科學校、安陽師專、南陽師專、許昌師專、鄭州師專、洛陽師專、鄭州航空工業專科學校、鄭州紡織機電專科學校、商丘師專、周口師專、鄭州機械專科學校、新鄉師專、開封師專、駐馬店師專、平頂山師專、豫南農專、河南體育技術專科學校,河南機電專科學校、河南紡織專科學校等專科學校,以及中州大學、洛陽大學、平原大學等6所短期職業大學[7]。特別是1984年由河南省投資籌建,美籍華人積極參與興辦了多學科性的黃河大學,一改過去那種單一模式辦學,一種規格培養人才的傳統做法,加強了高等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需要的能力,同時調動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舉辦高等教育的積極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