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鴻學長:
您好!來信及大作均收到。您在做一件極有意義的工作。每次您的來信都使我受益匪淺。
近代科學為什麽未能在有著四大發明的中國產生,這是許多學者探討的問題。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是長期封建專製統治的原因。去年華東師大有一位博士的論文以為是中國人對知識的認識問題,很有新意。我則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問題。中國傳統文化隻有歸納,沒有演繹。孔子的《論語》句句是斷語,沒有論證,隻有論點,沒有論據。曆來科舉隻是讀經、誦經、背經。注釋也是思辨的,什麽都是天經地義的,不問一個為什麽。這樣的思維方式怎麽能產生近代科學?可惜的是,直到今天我們的教育還是這個樣子,隻接受書本知識,不問為什麽。我近來在做“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這個課題,就是想挖挖中國教育的老根。可惜我的國學底子太薄,寫起來很吃力,寫了不知對不對,心裏沒有底。但是還是在寫,不怕別人笑話。
我很讚成有人研究猶太民族教育。我主編的《教育大辭典》裏有古希伯來教育、猶太教、猶太法典等條目。但作為辭典,隻是詞目解釋,不可能反映整個猶太民族的教育。金鏘[2]能出來研究,實是最佳人選。
來件當送英傑[3]。他近日去英國,不久就回來。他接替我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副組長,並非教育規劃小組副組長。
不知您的E-mail,否則發過去會快得多。我的E-mail是:mygu@sina.com。
專此,餘不多及。順頌
夏祺!
弟 明遠敬上
2003年7月18日
[1] 繆進鴻,1929年生,浙江大學教授,浙江省高教局原副局長,著有《比較人才學》。
[2] 金鏘,1929年生,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外國教育史專家,杭州大學原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