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鴻學長:
您好!
收到您寄來的三個文件。從文件中可以看出您對課題研究的執著努力,也反映出您身體健康,甚感欽佩,亦感欣慰。還望保重身體,不要太勞累。我不清楚您有沒有助手,如果沒有助手,搜集資料、處理信息都要您親自動手,那就太辛苦了。我建議您到浙大兼職,招收研究生來幫您做這個研究。
您寄來的年度工作報告,對工作進程做了一些變動。我認為這種變動很好,很實事求是,而且先從具體再到一般,從數學家群體到一般科學家群體,也比較合乎邏輯。您信上說還有附件一、二、三,但這次寄來的材料中沒有。
新作《我所認識的陳立先生》一文,充滿著您對陳立先生的感情,反映了陳立先生的道德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我與陳立先生認識也是在20年前,是在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上認識的,本來就很崇敬他,但沒有深入地請教過什麽問題。您這篇文章使我對陳立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教育思想、治學態度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謝謝您經常把您研究的成果寄給我。去年拙作《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出版。現寄上一本,請您斧正。此書我寫了十年,但寫出來覺得很膚淺,原因是我的文化底蘊太淺薄,理論水平不高,因此隻羅列了一些眾人都知的事實,感到意猶未盡,但不知如何深入。當初寫這本書的動機我在前言中寫得很明白,感到我國現在教育中的問題,都與我國的文化傳統有關。而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優秀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對於現代人才培養來講,應該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影響更大一些。但作為全麵論述,又不能不論述中國傳統文化的優點,特別是在倫理道德方麵,因此感到問題講得不夠透徹。我自己對這本書也不是太滿意,但已花了十年時間,也沒有能力和精力再深化了,隻是把問題提出來,供年輕人去思考、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