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問題,素質教育。什麽叫素質教育?說得明白點,就是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提倡素質教育是不是不要考試?不是。考試是不能取消的。我們不是反對考試,是反對把考試作為目的。考試是手段。有的人講,要考試,要高考,當然就要應試。但是應試不是我們的目的,而且考試製度也在改革。
我國高校升學率還很低,大約是5%左右,即使到2000年達到15%,也還有85%的人上不了大學。高考的問題,是一個教育資源分配問題,是解決教育需求和供給矛盾的問題。現在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我們教育的供給卻有限。當然也可以想別的辦法,例如,鼓勵上民辦大學。但即使升學率提高了,也還是有一個升學率的問題。這種供需矛盾不是靠改革考試所能解決的。因此,我們不能整天琢磨怎麽考,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素質上。不提高人的素質,我們國家就沒有希望。提高國民素質是時代的要求。教育的本質就是提高人的素質。從古到今,教育就是要培養人,也就是提高人的素質。今天提出的素質教育有兩大背景。一個背景就是時代的要求,時代要求高質量的人才。古時候人的素質是“正人君子”,念“四書五經”,會背“四書五經”,會考“八股”。今天是現代社會、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對人的素質的要求跟過去大不一樣了,這是一個方麵。另一方麵,我們的教育逐步從精英教育走向了大眾教育,這也是時代的要求。50年以前,包括20世紀60年代,世界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還是精英教育思想。20世紀60年代世界教育曾有一次大改革,那次改革是為了培養精英,為什麽呢?當時科學技術發展很快,要求能夠掌握高科技的人才,特別是蘇聯人造衛星上天以後,美蘇兩國爭霸,美國看到蘇聯發射人造衛星,科技的優勢要被人家搶走,便通過了《國防教育法》,搞教育現代化,這就是一種精英教育思想,而20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大眾教育思想。現在科技已經高度發達,人人都可以上網,人人也都可以接觸新科技,所以要求人人都有高素質。當然,掌握高科技、新技術的精英還是需要的。現在是信息社會,需要人人都掌握科技,與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不一樣,那時隻是少數人懂得科技,大多數人可以不懂。所以,這一次的改革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大眾教育的特點。素質要提高,除了科技素質要提高外,其他方麵的素質也要提高。過去搞大工業,想不到要保護環境。可是現在要治理環境,國家要可持續發展,靠幾個精英行嗎?得靠我們大眾啊!我們大眾都得有環境意識、環保意識,大家都要保護生態平衡,不要破壞環境,不要亂砍森林。去年長江發大水,就是因為森林被砍掉。保護森林,保護生態,這就不能單靠精英,得靠大家,靠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所以,我認為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提高素質,不光是小學生的問題,每個公民包括大學生、研究生都要提高素質。第二個大背景,我們確實在教育上有些弊端。剛才講的應試考試的弊端,你不承認也不行。現在學生負擔很重,學校減輕負擔,家長還不放心,還要請家庭教師,搞補習班。這是供需矛盾造成的。但是,我們學校也不是無能為力的,學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要改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樹立這樣一個信念:不斷提高學生素質,方法要正確,首先讓學生有信心,有信心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