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些文字時,我40歲;而讀者讀到它時,我已經41歲。這兩個數字跳入我的眼中,令我驚悚。
多少次,曾經眺望過自己的不惑之年,多少次,遙遙地向往過40歲。
不經意間,40歲已過,41歲已然來臨。
曾經想,40歲時,我不會再淺薄,不會再虛妄,不會再魯莽,不會再無知,我會非常成熟,沉穩,理性,非常富有智慧,學問淵博,知識富有,在某一方麵,我會成為一個得心應手的行家裏手。
然而,40歲已經過去,我真實地感到,我依然淺薄、依然虛妄、依然魯莽、依然無知,這種自我不滿的感覺絲毫沒有減輕。
實事求是地體察,40歲,我肯定進步了。我雖然沒有天天向上,但確實是年年有點滴長進。
我不勤奮,但仍算努力;我愚鈍,但還是一個正常人。
我35歲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那麽多耀眼的光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近年,又兼任《中國教育》雜誌總編輯,主持全國最大的語文教育網絡論壇“韓軍在線”,擔任《中國青年報》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評委,等等。
之所以感到自己依然淺薄、依然虛妄、依然魯莽、依然無知,是因為,人對完善、成熟、淵博、智慧的追求……,是絕對性的,是無止境的;是內在的沉實、寧靜,不是外在的浮華、喧囂。
這種向往與追求,本然地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標準,它是遊移的、不斷增量的。向往與追求本身,是一種永恒持久的心態。生命無止境,境界無盡頭。
我總覺得,人的成長,不是一個正向過程,而是一個逆向過程。成長,影射在心靈上,不是心靈愈來愈膨脹,而是愈來愈收縮;不是愈來愈膽壯氣盛,而是愈來愈膽怯氣虛;不是愈來愈自大,而是愈來愈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