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研究方法

四、人類學研究的本土化和深化

人類學研究及其方法主張基本來自西方學界,這是一種在西方學界已經開展了一百多年的比較成熟的質性研究方法。我們現在所主張和從事的人類學研究,其絕大部分的方法學上的概念基本都是來自西方學者的研究,不可否認,西方學者的概念的確能啟發我們開展人類學研究,但是,在中國的情境中開展人類學研究,是否應該思考開發一些能適合於在中國開展田野調查的專業術語及方法,筆者認為,人類學研究概念的本土化是一個相當有意義的研究問題。

而從人類學研究目前中國開展的情況來看,該研究方法麵臨著持續深化的需要。一般來說,低水平的人類學研究的成果多為資料的積累階段,而高水平的人類學研究成果則是理論的歸納與解釋、驗證的方法論和理論的創新階段。中國人類學在20世紀80年代重建和興盛階段至今,在各個方麵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由於一直以來,我國人類學研究理論基礎薄弱,再加上研究不夠規範,以及研究者本身的學術素養的問題,在目前已有的人類學的研究成果中,經驗和資料積累性的研究較多,短期研究也較多,而理論歸納的作品較少,能在方法和理論方法上具有獨創性的研究幾乎沒有。

突出的表現是,在研究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研究存在著田野調查時間較短、實地調查開展相對簡單的問題,這會直接影響研究的可信度。而在許多人類學研究的理論的分析上都存在以下問題:所總結的理論脫離實際,缺乏足夠的事實支撐;對於所論述的問題僅在宏觀上泛泛而談,缺少針對研究實際情境而開展的理論分析與歸納。而針對以上現狀,筆者認為,在教育領域開展人類學研究尤其麵臨著深化的必要。一個好的人類學研究不但選題選得好,田野調查進入得深入,其資料分析也是在汗牛充棟的原始資料中能做到事無巨細的,其理論分析更是能紮根於現實,邏輯嚴密而言之有物、發人深省。看看西方同行的研究,有時我們不得不感歎中國的人類學研究基本上還是處於初期階段,希望從事教育人類學研究的學者都能有把嚴謹人類學研究做好的使命感,能把教育領域的現實真實而具體地通過人類學的研究展現在讀者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