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研究方法

五、案例研究對教育實踐者和研究者的意義

(一)對教育實踐者的意義

隨著人們對中小學科研的重視,堅守在第一線的教師的教研能力也不斷受到重視。教師因利乘便能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記錄教育現場的真實情況,跟蹤學生的典型案例。這有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獲得反思,並且以案例研究作為科研的重要手段。為此,案例研究在教師工作中具有必要性和便捷性。

首先,結合教學活動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教師日常的教研活動經常運用的教學日記、訪談、座談、錄音、錄像等,也是案例研究常涉及的方法。這些方法教師也常用到,隻是沒有上升到與理論結合的層次。案例研究操作的簡便性易於教師將其運用於科研活動中。

其次,案例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學生。教師通過與學生溝通,長期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發展,一方麵能加強師生的互動認識,另一方麵促使教師成為專業的教育者,進而關心學生,關心社會。

再次,與教學結合的案例研究也是教師培訓和專業發展的有效舉措。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有關教育理論的研究,這樣“以行促思”“先研後教”的模式影響了校本教研的發展。案例教學在實踐過程中,引入案例分析、案例討論、概括總結等基本環節,有助於教師的知識得到內化和高度整合。

最後,案例研究在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解決個人行為上的問題或心理上特殊的問題。例如,在學校裏,教師常以有逃學、說謊、偷竊、情緒困擾問題的學生等為研究對象。在這個目的之下,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行為的目前狀況,更希望運用各種方法輔導學生,使學生恢複正常的行為。

(二)對教育研究者的意義

對於教育研究者來說,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多種多樣,教育研究者需根據研究目的和操作的可行性選取研究方法。根據西方學者羅伯特(Robert,2004)對幾種主要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法、曆史研究法、檔案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的比較可知,相比實驗法需要對研究過程進行控製,案例研究法不控製研究過程,但是追蹤了解當前案例發生的情況和相互關係,試圖展現出一個或一係列決策過程。因為案例研究重視將研究對象放到社會和文化背景中考察,所以教育研究者能夠捕捉案例動態的發展,並且與被調查者有較深的接觸,獲取的資料可信度相對較高。另外,案例適用於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或者特殊人群的問題,適用於對那些不能預測、控製或由於道德原因不能人為重複進行的事例的研究。因此,教育研究者用案例研究法探討有身心障礙學生的案例或者典型的教育管理案例。通過對個別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或者組織多案例研究,以點帶麵,研究者能夠獲得更豐富和深入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