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校管理學

第二節 學生學校日常生活建設

學生工作需要著力於學生學校日常生活建設。就學生組織建設而言,要開發不同層麵學生組織的育人價值,促成學生組織的不斷完善;就學生文化發展而言,可以在文化標識形成、學生基礎素養提升、文化精神生成等方麵加以探索,改變現有工作中定位過低、缺乏文化品位等問題;就學生學校生活時空優化而言,需要在校內生活空間拓展,學校與家庭、社區互動,學校學生年曆等方麵探索與形成。

學生的發展除了在學科學習中實現外,還在日常生活中變為現實。甚至在更根本意義上,學生的日常生活決定著學生的生存方式,決定著學生的生活質量與發展水平。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與改造”等觀點,非常值得當代中國學生工作者再思考和再理解。當代也有學者針對公民教育主題,明確指出,公民素養是在兒童、年輕人和成人每天日常生活的過程與實踐中,並通過這一過程和實踐而學習到的。[1]事實上,在國際比較的視野下,中國學生在學校中的生活時間與空間安排、組織方式、關係形態等,有著不同於西方國家的特殊性,體現著中國教育的獨特性。[2]

學生工作就承擔著建設學生日常生活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