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案例
怎樣給獵狗分骨頭?[1]
獵人帶著獵狗去森林中打獵,獵狗將兔子趕出了窩,一直追趕它,追了很久仍沒有抓到。後來兔子一拐彎,不知跑到什麽地方去了。獵人看到這種情景,譏笑獵狗說:“小的反而跑得快多了。”獵狗回答說:“你不知道我們兩個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僅僅為了一頓飯而跑,而它卻為了性命而跑呀。”
獵人想:獵狗說得也對。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獵物,就得想個好辦法,讓獵狗也為自己的生存奮鬥。獵人思前想後,覺得有必要給獵狗引入“競爭機製”,在競爭中表現優秀的會得到更多的獎賞。
於是,獵人就多買了幾條獵狗,並規定凡是能夠在打獵中抓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五根骨頭,抓不到兔子的就沒有飯吃。剛開始獵狗們很反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適應了這種機製。這一招果然奏效,獵狗們紛紛努力去追兔子,因為誰也不願意看見別人吃骨頭,而自己沒有吃的。
過了一段時間,問題又出現了,獵人發現雖然每天都能捕到五六隻兔子,但兔子個頭卻越來越小。原來,有些善於觀察的獵狗,發現大的兔子跑得快,逃跑的經驗非常豐富,而小兔子逃跑的速度相對比較慢,逃跑的經驗也少,所以小兔子比大兔子好抓多了。而獵人對於獵狗的獎賞是根據其抓到兔子的數量計算的,而不管兔子的大小。
獵人對獵狗們說:“最近你們抓的兔子越來越小了,為什麽?”
獵狗們說:“反正大小對獎懲沒有影響,為什麽要去抓大的呢?”
獵人決定改革獎懲辦法,按照兔子的重量來計算給獵狗的食物。這樣改革後,獵狗們都盡量去抓大的兔子。這一招好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過了一段時間,獵人發現鄰居家的獵狗和自己的一樣多,可抓到的兔子卻比自己多得多。獵人很奇怪,就去問鄰居。鄰居介紹說:“我的獵狗中有能力強的,有能力差的。我就讓能力強的去幫助能力差的,讓它們之間互相學習。另外,我將獵狗分成幾組,每一組獵狗分工配合,這樣,抓到的兔子數量就明顯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