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早期兒童自我認知發生發展研究

四、討論

(一)嬰兒自我認知發展的年齡特點

本研究發現,就總體而言,從18個月到24個月,嬰兒的自我認知呈線性增長的趨勢,增長的斜率為1.7683,即在總分為7分的實驗中,每隔3個月後的新實驗,其嬰兒自我認知的得分平均增長1.7683分。表明嬰兒自我認知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年齡越大,嬰兒通過的自我認知任務數量越多,嬰兒的自我認知複雜性水平越高。

我們擬從18~24個月嬰兒的神經係統發展和認知發展兩個方麵特點來理解嬰兒自我認知發展的年齡特點。

首先,嬰兒大腦和神經係統的發展為嬰兒自我認知的發展奠定了生理基礎。0~2歲,嬰兒大腦迅速發展,腦重增加。2歲左右嬰兒的腦重接近成人腦的75%。嬰兒期神經細胞迅速生長,各類神經元分化,大腦皮質層次擴展,細胞發育逐漸完善,神經纖維生長繁殖,突觸連接增多。到2歲時,腦及各部位的相對大小和比例已基本上類似於成人腦。髓鞘化是腦細胞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它的發展時間與腦的功能和心理發展密切相關。已有研究發現,頂枕葉髓鞘化時間為10個月,額葉髓鞘化時間為12個月,顳葉髓鞘化時間為15~18個月,皮層下的白質髓鞘化持續到2歲以後。由此可以看出,1~2歲是嬰兒大腦髓鞘化的重要時期,這也為18~24個月嬰兒自我認知的發展奠定了生理基礎。

其次,心理表征能力的發展促進了嬰兒自我認知能力的發展。皮亞傑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指出,18~24個月是感知運動智力的終結和向前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皮亞傑認為,這時嬰兒具有了心理表征的能力,他們可以對自己的行為以及外在事物進行內部表征,開始了心理的內化過程。也就是說,這時他們擁有了一套能對事物(包括自己的動作)進行表征的“心理符號係統”,可以憑借主觀活動來處理外界事物,而不再僅僅依靠外顯行為,具有了可以“通過在頭腦裏組合動作範型來構成(發明)新的達到目的的方法”的能力。佩爾奈的三級心理表征模型指出,生命第二年個體形成次級表征,即兒童逐漸形成使用心理模型的能力,能從知識庫裏複製一些成分生成新模型以表征客觀世界可能的情況。次級表征與客觀世界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兒童在次級表征之間進行比較,能把次級表征與他們的基本知識庫進行比較。次級表征是嬰兒自我認知的表征基礎,嬰兒不能直接觀察自己的形象,必須先匹配一個心理模型,即嬰兒想他“應該”在鏡中看到什麽形象。嬰兒言語自我認知的發展也涉及表征能力的發展,語言是嬰兒的一種符號表征功能,在動作內化於表象和思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發現,嬰兒自我認知獲得的順序是遵從認知身體特征向確認社會定義的自我特征(如所有物和性別)發展的。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嬰兒的自我認知是感覺運動知識,直接由嬰兒通過他們的感知覺和身體運動獲得。隨著嬰兒表征能力的發展,嬰兒能夠表征個體,能夠由他們當前的感覺運動活動而產生相對獨立的思考他/她本身,嬰兒自我認知從感覺運動能力過渡到表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