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試
從大連、錦州兩個城市婦幼保健院的嬰兒保健卡中隨機抽取18個月的健康嬰兒,選取41名嬰兒(男嬰22人、女嬰19人)參與實驗。所有的嬰兒都是經過家長同意,簽訂協議書後參加本研究。所有的嬰兒都是獨生子女,在嬰兒18個月生日的一周之內選取參加實驗。
(二)研究工具與材料
1.母嬰依戀
本研究采用兒童依戀行為卡片來測查嬰兒的母嬰依戀。其測量方式是將兒童的依戀行為和專家評定這個年齡兒童的依戀行為進行相關性檢驗,相關度高的兒童可被認定為他們與專家評定的同年齡安全型兒童的相似性也高,相關度越低則兒童離安全型兒童的距離越遠,因此相關度的高低是決定兒童安全度的指標。由於安全型兒童是由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專家評價出來的,本研究的專家常模是由中國專家所評定,所以使用Q-set沒有文化差異的問題。本研究采用中文版的沃特斯——迪因兒童依戀行為分類卡片,其中,依戀行為分類卡片中文版的再測信度為r=0.96(p<0.01);中文和英文版的再測信度為r=0.97(p<0.01),英文原版和英文回譯版的再測信度為r=0.91(p<0.01)。
兒童依戀行為分類卡片共包括90個條目。每個條目描述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兒童行為。在90個條目中,有一部分條目描述的是兒童與母親或保育人員依戀關係的行為。例如,“第53條——當母親把孩子抱起來時,孩子會用自己的胳臂摟著母親,或把手搭在母親的肩上。”“第80條——麵對看上去危險或可怕的事情,孩子會用母親的麵部表情作為判斷這件事的依據。”另外一些條目則是兒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般行為。如第45條,“孩子喜歡和著音樂唱歌跳舞”。
2.自我認知
實驗材料同第八章第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