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語學校成立之初的使命以及當時我國教育發展程度決定了外國語學校必然走“多語種、高質量、一條龍”的模式。即從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然後再學習二外、三外,從小學到大學,甚至到研究生班,初步實現了“一條龍”培養模式。
但是,在現行的國家課程和高考製度規定下,如何繼續堅持“多語種、高質量、一條龍”的模式難度很大。目前除了外國語學校,還有示範性的中小學校外語實驗班、民辦學校、外語特色學校、國際學校或國際班,以及雙語教學等各種不同的外語學習模式,都在給國家補充大量的外語教育資源。
當前,大眾教育和精英教育相結合,引入市場競爭機製,充分發掘學生潛能,培養符合我國國情發展需要的高端的、多語種的外語人才,也都對外國語學校提出了挑戰。顯然,外國語學校不能僅僅停留在20世紀的政策保障上,僅依賴有保送生的政策,已經不能體現其優勢地位了。況且,國家也將對保送生政策進行改革。長期以來享有特殊保送生政策的16所外國語學校(天津外國語學校、石家莊外國語學校、太原外國語學校、長春外國語學校、上海外國語大學附中、南京外國語學校、杭州外國語學校、廈門外國語學校、南昌外國語學校、濟南外國語學校、鄭州外國語學校、武漢外國語學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中、深圳外國語學校、重慶外國語學校、成都外國語學校),也麵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