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中學生拔尖人才培養計劃
上海市高中生“創新能力”“創新素養”的培育,在國內教育改革的探索過程中一直處於前沿。1998年,上海市教育學會就對“資優(超常)教育與創新人才的培養”進行過專題研討。2008年,上海市率先開展“創新素養培育”試驗。2009年,華東師大二附中、複旦大學附中和上海交大附中也加入該項目。在此基礎上,2010年上半年,上海市教委啟動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實驗項目,共有26所高中和2個區加入。[8]
2011年年初,這一項目結合國家教育體製綜合改革項目“探索建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基地”,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體製改革與創新。26所實驗學校和4個實驗區在培育高中學生創新素養和對極小部分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兩個不同的層麵作出了積極探索。2012年,30所項目實驗高中和2個區(徐匯和金山)分別聚焦於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的目標與測評方法、培養內容與課程學程設置、培養模式與學業管理3個方麵開展研究。2013年,改革探索進入實驗項目的總結反思階段,最終形成4種較為典型的培養模式:專設試驗班模式(以上海中學為代表);全體與部分學生相結合的金字塔模式(以七寶中學為代表);校際聯動模式(如盧灣高級中學和向明中學的聯合);區域統籌整體推進模式(如金山區的“金山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2年開始,上海市科協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與上海市教委合作,開展“2012年上海中學生拔尖人才培養計劃——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的創新素養培育實驗項目”,為青少年科技愛好者及具有潛質的中學生探索早期培養的途徑與方法,優化創新人才的成長環境,為國家培養科技後備人才。
“2012年上海中學生拔尖人才培養計劃”以上海青少年科學社每年開展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培育工作為基礎,在“探索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項目試點高中(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複旦附中、交大附中)以及“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實驗項目”試點學校申報學生中,選拔熱愛科技、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依托上海市科協下屬學會以及上海市各大高校、研究所,組織學會根據學生項目成立專家團,指導學生研究創新項目;參加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並根據項目實際需要,帶領學生走進高校、研究所的實驗室,指導會員開展實驗、收集數據、撰寫論文,完成項目。該計劃每年招生總人數約30-50人,每個學科2-4人。其學科分布及支持學會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