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學前教育卷

四、新的方向與機遇

縱觀改革開放40年來的曆程,可以說兒童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包括從傳統的思辨研究到基於數據的實證研究,從單一學科的研究到各學科交叉的研究。但一些曆史遺留問題與挑戰依然存在,新的時代又賦予了兒童研究新的地位與任務。教育研究者與實踐者需要共同關注兒童研究這個常談常新的話題,強化兒童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從教育的起點出發,做好教育改革與實踐。

(一)研究什麽

今天的兒童生活在一個複雜的時代。當今世界對豐富的知識、複雜的思維能力與合作能力的要求遠遠超過了以前的時代要求。21世紀初,歐盟提出了麵向核心素養的“教育和培訓2010計劃”與“終身學習計劃”,確立了8項麵向21世紀的核心素養:母語、外語、數學與科學技術、信息素養、學會學習、社會與公民素養、創業精神和文化素養。我國學者林崇德等也在分析比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以及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核心素養框架的基礎上,立足於本國文化傳統與教育實踐,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指標體係”,提出了文化基礎、自主發展與社會參與3個維度下的6個指標與18個基本要點。[106]學前教育實踐領域同樣出現了從關注兒童“學什麽”到關注兒童“怎麽學”的新取向與新思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提出學前教育應“以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在指出“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同時,指出兒童在後續學習和發展過程中離不開優良的學習品質。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兒童研究也應該更多關注學前兒童的思維品質、學習品質等核心素養的基礎理論研究、發展規律研究及教育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