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人的人際和諧心理——揭示中國人心理與文化的行為機製

五、研究結論與教育建議

(一)研究結論

通過對當代青年人際和諧心理的現狀調查,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當代青年依舊認同中國傳統的人際交往中“和”的價值與準則,讚同人際交往中“以和為貴”的做法。而且,“和”作為中國人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在遭受多元文化和西方價值觀念衝擊的當代青年的思想觀念中並未發生較大改變。

第二,當代青年最推崇和諧的人際關係,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仍以“和諧”為主。主動積極、熱情待人,這種傳統的中國式的待人接物方式在當代青年群體中被較好地繼承與表現出來。

第三,當代青年在日常人際交往中依舊重視“和”,在一些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仍會表現出畏爭、遷就、迎合、忍讓等崇尚“和”的態度與行為。

第四,當代青年對待不同親疏關係的人的和諧化做法及情感投入程度存在差異,但總體上還是以“和”為主,盡量避免人際衝突。

(二)教育建議

中國人的尚“和”心態是“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是值得借鑒和吸收的重要資源,具有顯著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在當代青年的人際交往中,和諧思想得到了較好的延續與發展。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把傳承和發揚“和諧”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和目標,實踐和諧育德,以指導當代青年的人際交往活動,幫助青年群體形成與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促進社會心態的穩定和人際和諧。

首先,對傳統的和諧思想與價值進行具體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幫助青年群體塑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尚“和”心態。“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理念一脈相承,在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培育和踐行“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引導青年群體自覺、主動地吸收傳統尚“和”文化中積極、有意義的部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尚“和”心態與行為,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師生關係和諧,促進青年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師生倫理關係和諧,增進青年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師生交往關係和諧,推進青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形成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達到人際關係和諧、個人身心和諧、人與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