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張傑庭:實踐而後呼籲
賀春蘭 張眉
作為擁有多攤事業的實業家,張傑庭對一篇文章的嚴謹出乎筆者意料,而在他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深沉的使命感更讓筆者感動。他仔細核對自己說過的每一個數據,而後說:你們要認真再認真,其實很多人包括委員的建議,有意或者無意,往往是代表自己所在的利益群體的,而你們,因為超脫更可能接近真相、接近公正,你們要努力給政府提供真實的數據,因此需要特別地認真啊。現在社會問題很多,政府攻堅到了最艱巨的階段,咱們要說點能幫政府正確決策的真話。
作為實業家的張傑庭早年習慣緘默,記得幾年前接受采訪,他會嚴謹地按照提綱回答,因為“我們是做實業的,要少說多做”。而現在,從呼籲要像為農民工討工錢那樣的力度來給中小學生減負到呼籲鼓勵而非限製民辦教育的發展,張傑庭勇敢地站在前台。在實踐過程中發現行業內普遍性的問題,思考建設性的製度性的解決方案成為張傑庭對自己的主動要求,以至於踐行而後建言或邊呼籲邊踐行,成為今天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張傑庭習慣的一種工作狀態。
從投身房地產到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從興辦21世紀中小學到涉足高等教育,從出國留學項目到參與開辦對外漢語學校,張傑庭率錫華教育集團在教育服務鏈上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記者采訪的當天,張傑庭正在和世界某知名教育品牌接觸,他希望能夠進一步整合國內外優質的教育品牌。如果說之前的張傑庭在探索自有品牌的教育發展道路上探索,今天的張傑庭則開始將視野瞄向國外,致力於把國外的優質教育品牌引進國內,致力於讓漢語言和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致力於為更多的中國孩子進入世界名校就讀開辟通道。業界人士指出,實業家背景的張傑庭有可能給中國民辦教育的實踐帶來一些新的思維。而正因為有在企業運作的深厚背景、有在教育各階段實踐的真切體驗,張傑庭發現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思路,很多時候更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