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近民辦教育探索者的精神世界

陳偉誌[1]

【對話】 優質民辦教育的追夢人

——訪陳偉誌

解豔華

1996年,陳偉誌在溫州平陽栽下了新紀元教育集團民辦基礎教育事業的一棵小樹——平陽新紀元學校,如今這棵幼苗已經成長衍化為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橫跨浙江、四川、重慶三省市,擁有五所全寄宿中小學,在校學生規模達15000多人。集團所屬學校個個教育教學質量成績突出,在當地聲名顯赫,深受學生家長和當地政府認同。

近日,筆者專訪了陳偉誌,請他談談對民辦基礎教育、企業家社會責任等方麵的見解。

解決教育均衡問題要靠體製創新

教育在線:正值全國兩會召開,教育是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你怎麽看待民眾最為關注的教育均衡問題?

陳偉誌:2009年11月,教育部長袁貴仁一上任就說:“義務教育是教育問題的重中之重,教育的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這讓民眾很期待2010年教育改革能否在教育均衡問題上有所突破。

事實上,絕對的教育均衡是不存在的,隻存在相對的教育均衡。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這就要求有多元化的教育體製與之相匹配。而多元化的教育體製應當包含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並且要有清晰的功能定位。公辦學校定位於教育公平,滿足大眾化的教育需求;而民辦教育以其個性化、差異化來為社會提供優質教育。要實現相對的教育均衡,教育部門應該積極創新教育體製,大力扶持民辦教育,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多元化教育體製。

教育在線:義務教育不均衡引發了很多問題,如擇校現象目前仍然很突出。解決擇校問題的關鍵在哪裏?

陳偉誌:擇校是指家長放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按學區免費就近入學的優惠政策,主動選擇其他學校就讀的現象。擇校現象的產生有政府教育部門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會文化方麵的原因,它反映了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也反映了我國教育資源配置的極度不均衡。解決擇校問題僅僅靠行政命令來堵截是不夠的,還必須疏導,將擇校問題引導到民辦學校。這既不違背公共教育的公平,又給民辦教育提供了發展空間。從現實教育供需的矛盾看,擇校選民辦學校無疑是解決擇校問題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