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是教師熱愛學生的表現,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證。耐心,建立在尊重學生的人格和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基礎上,能夠使教師消除失望感和挫折感,使教師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弱點,以一種接納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個性。耐心,意味著教師願意承認學生在努力學會做人、努力獲得知識過程中的局限性,願意給學生一種在成長過程中有人陪伴的安全感。教師對學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期待,多一點時間,多一點包容,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
我曾教過的焦得雨是一個好動、散漫、脾氣倔強的孩子,這位看似貌不驚人的學生,現在卻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個大難題。該生學生成績較差,寫字不規範,由於基礎欠缺,所以不管什麽文化課他都不肯學、不願學,上課時無精打采,要麽搞小動作,要麽影響別人學習,對學習沒有絲毫的興趣;下課和同學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課後不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即使做了,也是胡亂應付一下,幾乎每天都有學生向我告狀。不理他的那幾天,他便變本加厲地鬧起來!此時,我覺得無法逃避,隻有正視現實,解決好這個問題!於是,我找他多次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製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做一個遵守校紀校規,認真學習的好學生。每次談話,他表態很好,但在行動上卻沒有一點兒進步,我幾乎對他失去了信心。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真是“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我又覺得作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兒困難就退縮,不把他管好還會影響整個班集體。我心想:非把你轉化過來不可。
作為小學生,絕大部分不喜歡老師過於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有一次我上課,他在課堂上做小動作,不認真聽講,東張西望,當時我心裏非常氣憤,但怕影響其他同學上課,所以我就沒在班上批評他,直到下課後我讓他到辦公室裏來,雖然心中充滿怒火,但我還是沒有嚴厲批評他,因為我了解到像他這一類的學生脾氣比較倔強,說得過重反而適得其反。我問他想不想當一個好學生,以後將來有更好的前程,並談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人與人應互相尊重……他可能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態度不是很強硬。久而久之,他也逐漸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好”,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有了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