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第2版)

第一節 自我的心理學闡述

——我的世界 我認識

琳琳,是一名大二的學生。某天,由於她同學的失誤,導致她原本應該在周五上交的報告必須延遲到下周,因此她不得不向老師發郵件說明情況。但是,這樣一個正常的郵件卻給琳琳帶來了不小的困擾。“擔心這位同學會不開心,”琳琳這樣告訴我,“感覺好像在向老師打小報告。”於是,整個周末,琳琳都在不安中度過,她不停地刷新同學的朋友圈,如果她的朋友圈內容看起來有點兒“不開心”,琳琳就會陷入更深的自責和愧疚中。然而,當周一琳琳見到這位同學本人時,她發現,這位同學看起來十分正常,完全沒有因為這件事而感到困擾。琳琳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在內心反問自己:“為何我會如此在乎別人的看法?”

關注自我是大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現象,許多人都在思考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與他人相比有哪些優點、缺點。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大學生把握不好衡量自我的尺度,產生了自我意識上的偏差,形成類似本案例中的這位大學生否定、懷疑自己的消極思想。

“我是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難解決的課題,同時也是必須探索的永恒課題。“我”總是激發著人們苦苦地思索,並以自己一生的腳步為“我”做詮釋。“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的這句話象征著最高智慧,鐫刻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的門上,人們把它奉為“阿波羅神諭”。它警示世人:人的一生就是一個探索自我的過程,認識自己是人生之旅的出發點,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我們很容易形成對自己的信息,而且可以毫不遲疑地解釋我們的感覺和行為表現的原因,但是我們對自己真正的了解有多少呢?

對於多數人來講再也沒有比人更有趣的話題了。而且,對於多數人來說,最有趣的人正是他們自己。無論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對世界做了些什麽,無論我們如何推斷和解釋,無論我們怎樣構想和創造,無論我們遇到和接納過哪些人,這都由我們自己來選擇,我們怎樣才能精確地認識自己?是什麽決定了我們的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