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第2版)

第一節 心理與生活

——發現身邊的心理學

有一個老人獨自過著安靜而愜意的生活。某一天,一群調皮的小孩在老人的門前玩耍,並大聲叫喊著老人的名字。以往平靜的生活被他們打破了,老人心裏很煩惱。隻要這群小孩出現在老人家門前,他就想盡辦法把他們趕走。不過這些辦法都沒能讓小孩們離開,他們反而越喊越大聲,越玩越開心。最後,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對小孩子們說:“我常年一個人生活,你們來這裏我覺得很熱鬧、很開心,所以我要給你們每人1美元作為獎勵。明天繼續來玩,我還會有獎勵。”這群小孩拿到錢後喜出望外,第二天又來了,這樣持續2天後,老人對小孩們說:“孩子們,爺爺沒那麽多錢了,現在隻能給你們每人0.5美元了。”小孩們聽後都有些沮喪。又過了一天,老人對小孩說:“爺爺真的沒錢了,現在隻能給你們每人5美分作為獎勵了,但你們一定要繼續來陪爺爺玩。”小孩們聽後很不開心,說:“這太少了,我們再也不來了。”就這樣,老人恢複了以往平靜的生活。

在上述例子裏,老人首先賦予小孩們自發的行為以外部獎勵,經過一段時間後,小孩們忘了自己行為的初衷,轉而為了得到獎勵而行動。所以當最後失去外部獎勵時,他們便再也沒有行動的動力了。這是巧用心理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的典範。所以親愛的讀者們,不要覺得心理學是一門神秘的學科,它不是傳說中的算命或說教,也不是隻研究心理問題的心理谘詢,更不是弗洛伊德的專屬代名詞。事實上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研究的問題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一、生活中的心理現象

還記得勤學苦練的高中時代嗎?那時我們躊躇滿誌,為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通宵達旦、夜以繼日地在題海中鑽研暢遊。雖然成績出來後有人歡喜有人憂,卻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了最理想的學校。九月金秋時節,背起行囊遠走他鄉,從此我們開始獨立自主,開始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漸漸地你發現大學的課程和高中的迥然不同,老師不再手把手帶著我們學習,所有知識都要自主、自發地去獲得。日常的生活也和高中那種“三點一線”的枯燥模式天差地別。大家來自天南地北,各自的生活方式不盡相同,如何融洽地相處是一門大學問。最讓你開心的是大學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它為我們提供了施展自身才華的舞台,讓我們領略到青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