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第2版)

第一節 大學生活的特點及專業學習規劃

——初探大學生活

方俊今年剛剛上大學,懷著對大學的無比憧憬和美好幻想走入大學校園。來的路上他一直回想高中老師們對大學生活的描述,在老師們的眼裏,大學裏是那麽自由,那麽豐富,簡直是學子們的樂園和天堂。

哪知一入學就是各種各樣的新生教育和長達1個月的軍訓。軍訓結束後還沒來得及調整心態的方俊又被卷入了學習的狂潮中,還有名目繁多的社團納新,也讓方俊著實暈了頭。看著身邊的同學們有的每天挑燈夜讀,有的每日奔波於學生工作,有的不眠不休地玩網遊,他開始茫然了,這就是大學的生活嗎?新生入學教育邀請已經畢業的成功校友給新生開講座,聽完講座後的方俊心裏久久不能平靜,看著校友的成功人生煞是羨慕。方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寒窗苦讀十餘年,一朝考入大學,初始興奮新鮮,不久也許會發現理想中的大學和現實存在巨大的落差。大學不是奮鬥的終點,而是人生的新起點,是通向職業生涯成功的重要途徑。很多同學上大學是為了將來有個光明的前途,如當一名成功人士,有一份自己的事業等,但很多時候這些目標還不清晰,隻是一個大概的方向。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的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曆、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大學生。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隻有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25年後的跟蹤結果顯示,那些3%有清晰且長期目標的人,25年來他們都朝著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幾乎都成了社會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和領袖精英。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而那些占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在社會的中下層麵,他們能安穩地工作,但平庸普通。剩下的27%是25年來一直沒有目標的人,他們很多都是失敗者,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麵臨失業和溫飽問題,常常抱怨老天,抱怨社會,抱怨他人。目標對人生有著重大的指引作用。“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長期、清晰、合理的目標對一個人的成功有著非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