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好大學生活
丁傑剛進大學的時候,對什麽都很好奇,一口氣報了3個社團,參加了學院的學生會和校社聯的實踐部,還跟著舍友去學校外麵的小飯館打零工。但是學院對大一學生的管理比較嚴格,周一到周五全部大一新生要在規定的教室裏上晚自習。丁傑總是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經常出現幾件事情撞車的現象,這邊要他去開部門的例會,那邊有自習要趕作業。丁傑覺得每件事情都很緊急,都很重要,太難權衡了,經常被各種突發事情打擾,總是沒有辦法按照原計劃完成任務。時間久了,他感覺自己過得很累,忙得沒有頭緒,做事效率也不高,經常情緒低落,對自我的能力也產生了懷疑。
大學四年的時間很短,前後1460天,去除假期、周末、休息、看病、吃飯、睡覺等時間,不足1000天。合理利用和安排時間成了能否實現大學期間生涯目標的關鍵。案例中的丁傑沒有正確處理工作和學習的關係,沒有弄清自己想要的目標,沒有分清事情的重點。任何事情不分輕重緩急,一齊抓,既浪費了精力,又影響了效果。
大學是人生最寶貴的黃金時期,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重點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以下幾項能力才能更好地實現生涯目標,將理想轉化為現實。
一、時間管理能力
大學四年在人生中隻是很短的一段時間,但這四年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間。充實的學習,豐富的活動,浪漫的愛情,真誠的友誼使這四年如歌如畫。四年雖美好,但時間卻很短,如何科學安排時間,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是每個大學生必須要學會的一項能力。
時間管理的精髓在於:分清輕重緩急,設定優先順序。可以思考這3個問題:一是,我必須做什麽。這有兩層意思:是否必須做,是否必須由我做。非做不可,但並非一定要你親自做的事情,可以委派別人去做,自己隻負責督促。二是,什麽能給我最高回報。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勤奮是很好的品質,如果在勤奮的基礎上提高做事的效率更是錦上添花。三是,什麽能給我最大的滿足感。最高回報的事情,並非都能給自己最大的滿足感,無論如何忙碌都要分配一些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才能保持對其他事情的興趣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