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第2版)

第三節 心理健康與個人成長

——健康護航人生

現代人喜歡把自己的各種行為定義為症,於是就有了所謂的拖延症。小A就把自己定義為拖延症患者,他的拖延開始嚴重是在上大學的時候。他覺得他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在大學養成的,或者說是在高中三年太壓抑了,所以在大學反彈得比較厲害。中國人上大學的時候,才是真正自己開始學著做主的時候。當然,剛開始,誰都免不了摔跤。他當時被挫得比較厲害,大一下學期開始逃課,抄作業什麽的。最嚴重的一次是,下午就要考試了,上午才開始看那本專業書,居然還考了八十多分。他很不喜歡這樣的大學生活,有的時候拖著的確很不開心,如果真的拖得事情造成什麽後果,又開始不停地責怪自己。

大學生們進入大學之前,都憧憬著美好的生活,規劃著屬於象牙塔的美好藍圖。但是到了大學才發現,理想和現實的大學生活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關於自我、情緒、戀愛、人際關係、人格成長、擇業就業等人生課題。在不時出現的成長煩惱中,要怎樣保持身心健康,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堅定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實現人格的提升和完善,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生長於互聯網時代、優渥的家庭中的當代90後大學生,具備80後、70後所沒有的心理發展特點,他們能更自由地穿梭於東方與西方、主流與非主流、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更善於利用技術,也更有創造力和想象力,這個介於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之間的階段已經很有代表性,在這個時期,變化和不穩定成為其主要特點。

(一)自我意識增強,認知能力發展不協調

與富足生活、高速網絡相伴而生的,是90後一代自我意識的崛起。他們更加自我,也更加開放而開明。美國馬薩諸塞州伍斯特市(Worcester)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傑弗裏·J.阿內特(Jeffrey J. Arnett)在2000年的時候新造了“始成年期”一詞,他說:“人在20多歲時的典型特征是不清楚自己將來要做什麽,常改變想法,生活看似很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