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十五條論綱》
路德的挑戰就是他1517年10月31日中午[1]貼到維登堡萬聖教堂大門上的《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公開要求辯論贖罪券問題。
羅馬教會發行贖罪券由來已久。揮霍無度的利奧十世上台以後[2],決定進一步發售贖罪券。1515年,勃蘭登堡選侯之弟阿爾布雷希特因得到美因茨大主教職欠教皇一筆巨款,雙方商定在阿爾布雷希特管轄的美因茨、馬格德堡和哈爾伯施塔特出售贖罪券,收入均分,但表麵上詭稱這筆收入將用於修建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同年3月17日,阿爾布雷希特發布推銷贖罪券的訓令,聲稱即將發行的贖罪券經教皇批準能赦免以前贖罪券不能赦免的所有罪行,能赦免煉獄裏靈魂的一切罪行,甚至能分享大公教會裏的全部幸福。
1517年,出賣贖罪券的老手、多明我會修士約翰·特澤爾前往德國。他拿著阿爾布雷希特的介紹信要去薩克森推銷,遭到選侯弗裏德裏克的拒絕;但贖罪券販子很快出現在距選侯轄區不遠的策布斯特和尤特博克,人們很容易越過邊界去購買。一名目擊者描寫特澤爾在薩克森公爵的安娜堡推銷贖罪券的情形說:
當這位代理人或贖罪券販子到達這座城市時,以寫在金絲絨上的宣傳贖罪券的教皇訓令為前導。所有的教士和僧侶、市政會成員、教師和他們的學生以及全城男女,排成一長隊,手持旗幟,舉著蠟燭,高唱歌曲,出來迎接。接著鍾聲齊鳴,風琴合奏,人們護送他到主教堂去。在主教堂中央豎起一麵紅十字架教皇旗。簡而言之,人們會以為他們在接待上帝本人。[3]
這種敲詐勒索的伎倆,使本來已經痛恨羅馬教廷的德國人終於怒吼起來了。
路德在1515年、1516年和1517年年初講道時就已經多次抨擊過贖罪券,但選擇10月31日這一天在萬聖教堂門口貼出辯論贖罪券效能的論綱是有道理的。11月1日是萬聖節,從頭一天下午起人們便紛紛前往萬聖教堂禮拜,一直持續到第二天。萬聖教堂門口又是常貼學術辯論通知的地方。於是,路德的論綱一貼出,人們便爭相圍觀,絡繹不絕,很快家喻戶曉,成為大家議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