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德國宗教改革與農民戰爭

第一節 五篇宗教改革名著

一、《論善功》和《羅馬教皇權》

1520年上半年,路德曾經設想用暴力反抗羅馬教廷。2月中旬,他在給施帕拉丁的信裏說:“如果您正確地了解福音,就不要熱衷於想象福音事業能夠沒有騷亂、攻擊和暴動而前進。你不能總是把劍鑄成筆,也不能總是化幹戈為玉帛。上帝之道就是一把劍,就是戰爭、破壞、攻擊、毀滅和毒藥。”5月,他在《摘要》裏寫道:“如果他們(羅馬僧侶)還要繼續妄逞狂暴的話,我以為除了國王和諸侯采用暴力,武裝自己,討伐這些流毒於全世界的惡漢,並且不用語言而用武器去製止他們的罪行而外,沒有更好的辦法和藥方去對付他們了。我們既用刀劍懲治盜賊,絞索懲治殺人者,烈火懲治異教,為什麽我們不運用百般武器來討伐這些身為教皇、紅衣主教、大主教而又傷風敗俗不配為人師表的羅馬罪惡城的蛇蠍之群,並且用他們的血來洗我們的手呢?”[1]

這話說得何等好啊!第二句還借用捷克塔波爾派的激烈語言大聲疾呼,顯然是激烈階級鬥爭中迸發出來的思想火花。可惜這種思想火花沒能持久,像流星那樣轉瞬即逝。

1520年5月底,路德出版了《論善功》。他本人對此書比較滿意,到年底出了8版,並被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影響較大。有人認為這部書優於他稍後寫的所謂宗教改革三大名著,即《基督徒的自由》《教會被囚於巴比倫》和《致德意誌基督教貴族公開書》。因信稱義還是因善功稱義,是天主教與宗教改革之間的一個根本區別。路德寫該書的目的是闡述信仰與善功的關係,從而在這個根本問題上與天主教劃清了界限。

路德開門見山地指出:信是最重要的,來自“耶穌基督,是白白應許和賜給的”,善功是根據信而產生的行動,所以信貫穿於一切善功之中,沒有信就沒有善功。如他在給薩克森選侯弗裏德裏克之弟約翰的信裏所說:“信仰為善功之首”,信仰與善功的關係猶如健康的身體與四肢的關係,先有健康的身體然後才有靈活的四肢。[2]路德接著根據“摩西十誡”,逐條論證善功與信仰的關係。他說,不能認為善功隻是指“在教堂裏祈禱、齋戒和施舍”,它的內容更廣,“經商、來往、吃喝、睡覺和其他一切於身體有益和有益的事,都是善功”。他還引《聖經》證明,吃飯喝酒、衣服潔白、同愛妻快活度日、頭上擦油,也是善功。路德明確指出,如果齋戒使人頭昏目眩,有傷身體,那就不要勉強,應“按健康的需要去吃喝、睡覺、閑散”,不管這樣做是否違反教會的規章。至於病人和孕婦,根本不應實行齋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