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士的狀況
騎士是低級貴族,即封建主階級中的低級階層。16世紀初,德國封建主階級中最強有力的集團仍然是諸侯;中等貴族幾乎絕跡,不是上升為小諸侯就是下降為騎士。諸侯對上要求分權,絕不允許皇權強大到威脅自己利益的程度,對下則要求集權,迫使城市和騎士服從其統治。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步兵作用的增大和火器的改善,騎士在軍事上的作用日益降低。大部分騎士隻有靠為諸侯服務為生,對諸侯俯首聽命。當時有這樣的記載:騎士“視貧窮為可恥,樂於從事種種冒險,以取得他們認為與其稱號不可或缺的榮譽和財產。許多人跟隨諸侯和領主從事戰爭,一有所獲便衣錦還鄉,並且以為自己已經是真正高貴的人了”。[1]
一小部分直屬帝國的騎士,即帝國騎士,由於他們的職業以及他們在與諸侯關係上所處的地位,“乃是直接代表帝國和帝國政權的等級,……是最有民族意識的等級”。他們嫉羨教會的富有,不滿諸侯的專權,相信“隻要把特殊軍人階級即貴族的統治建立起來,把分裂國家的禍首即諸侯都廢除,把僧侶的權力都取消,把德國從羅馬教權統治下解脫出來,就可以使帝國重新統一、自由和強盛”。騎士暴動的領導人之一濟金根,就是一位頗有影響的帝國騎士(男爵)。
在經濟上,隨著商品關係和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騎士階層也日趨沒落,完全變成多餘的寄生者。他們生活奢侈,講究排場,養尊處優,無所事事,根本沒有英國新貴族那樣的事業心。當時人常常這樣描寫這幫老爺:“他們得到豐足的地租和捐稅,但隻會打獵、飲酒、狂歡、享樂——養尊處優”;“德意誌貴族覺得他們從事打獵、任何事情不幹或消磨光陰於乘騎獵鷹上是令人滿意的”;“他們住在深山密林或其他地方的堅固堡寨裏。他們在自己家裏講闊氣,養有數不清的仆婢、馬、狗,而且百般地裝飾他(它)們。他們外出時奇裝豔服,常有大隊親族尾隨。他們把自己的徽章掛在教堂的牆壁或聖壇上。許多人不是像往昔那樣靠德高望重贏得尊貴,而是靠門蔭。他們視貧窮為可恥,樂於從事種種冒險,以取得他們認為與其稱號不可或缺的榮譽和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