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馬卡爾登同盟的建立和紐倫堡帝國議會
1530年12月23日到31日,路德派諸侯和城市的代表在薩克森的山城施馬卡爾登集會,研究對策,最後商定結成同盟,共同反擊對他們的指控和武裝襲擊。次年2月,正式簽訂盟約,稱施馬卡爾登同盟。起初,施馬卡爾登同盟不過是德國北方路德派諸侯和城市之間的聯盟,其核心是薩克森選侯和黑森伯爵,簽字加盟的還有呂內堡公爵、安哈特親王、曼斯菲爾德伯爵以及不來梅和馬格德堡的代表。紐倫堡和勃蘭登堡的代表,因有重大保留沒有在盟約上麵簽字。
1531年10月4日,瑞士天主教州突然向蘇黎世宣戰,新舊教兩派的衝突重新爆發。天主教州在教皇和薩伏依公爵的支援下,派兵8000自楚格北上,直逼卡佩爾。蘇黎世倉促組織一支2000多人的軍隊,由慈溫利率領迎戰。10月11日,蘇黎世軍隊在卡佩爾遭到側擊,慈溫利戰死。後來,人們在慈溫利戰死處勒石紀念,文曰:“烏爾利希·慈溫利遇險時說:‘他們能夠殺害軀體,但不能扼殺精神’,他為了真理和基督教會的自由英雄般地死去。”這次戰役,蘇黎世1000多人陣亡,損失慘重。在法國和薩伏依的斡旋下,雙方於11月30日締和。蘇黎世同意五州維持天主教信仰,對方答應蘇黎世有權信仰自己的宗教。蘇黎世須解散聯盟,負擔戰爭賠款,從此勢力大衰。
慈溫利的宗教改革失敗以後,德國南方諸城在布赫爾領導下紛紛加入施馬卡爾登同盟。與此同時,德國北方的漢堡、不倫瑞克、羅斯托克、戈斯拉爾等重要城市已加入了同盟,甚至丹麥和英國也申請加盟。施馬卡爾登同盟迅速擴大,成為德國和西歐一支令人矚目的重要政治勢力。
在這種情況下,查理皇帝知道不可能用武力壓服路德派,又適逢土耳其人打算再次進攻維也納,決定改用和解政策。1532年7月底,紐倫堡帝國議會做出決定:在新的宗教大會召開以前實行宗教和解,不得因宗教問題對任何一個邦起訴;廢除帝國法庭。路德大聲疾呼,所有德國人必須支持皇帝,以反擊土耳其人。於是,由德國新舊教徒和西班牙、意大利天主教徒組成的一支軍隊,打著勤王的旗號,向維也納進發。土耳其人見勢不妙急忙撤兵,這支軍隊卻乘機大肆搶劫當地的、與他們信仰相同的基督徒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