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現當代文學:從波德萊爾到杜拉斯

三、安托南·阿爾托

(一)生平概述

阿爾托1896年生於馬賽,是戲劇理論家、詩人和演員,是法國反戲劇理論的創始人。他在1924年就加入了超現實主義小組,並主持超現實主義研究中心的工作,但很快又被開除。不管是對超現實主義,還是對法國乃至世界現代戲劇,阿爾托的影響都相當大。

阿爾托生於一個船業世家,5歲時感染腦膜炎,雖然保住了性命,卻留下嚴重的後遺症。為了減輕痛苦,醫生讓他服用鴉片等麻醉藥,可這些藥品的副作用很大,阿爾托終生都被神經疾病困擾。在不長的一生中,他不斷地進出醫院、療養院,戒毒,治療,始終擺脫不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痛苦。不過,也正因如此,他才能進入一般人無法觸及的精神世界。他過於激進的文學觀點也與神經方麵的疾病有較大關係。

盡管頑疾纏身,阿爾托還是一直熱愛文學和戲劇。他從中學時代就開始寫詩。起初,他的詩作帶有明顯的象征主義印記。1920年,他到達巴黎,把自己的詩投給多家雜誌,並追隨當時著名的演藝界人士杜蘭、畢多耶夫等人從事劇場工作,也參演過幾部電影。在巴黎他遇到了一位女演員,也是他一生唯一愛過的女人。直到1927年,阿爾托仍每天給她寫信,這些信件後來結集為《給熱妮卡·阿塔娜茜烏的信》出版。他在杜蘭的工作室接受戲劇方麵的訓練,專門扮演一些極端的小角色。電影方麵,他在阿貝爾·岡斯導演的《拿破侖》(1927)中扮演馬拉以及飾演德雷爾的名作《聖女貞德》(1927)中的馬修修士。

1924年,阿爾托加入超現實主義小組,領導研究中心,還編寫了《超現實主義革命》第三期的大部分稿件。由於《新法蘭西評論》的主編裏維埃爾拒絕刊登他的詩作,阿爾托和他通了很多信,由詩作被拒絕的原因談起,漸漸轉向文學的可能性問題,這些書信說明了藝術和精神分析的難以相融性。他的詩集《虛幻中心》與《神經測量儀》是對精神世界的探索。他過激的反抗熱情使之與超現實主義者產生裂痕。1927年,他與維特拉克創辦雅裏劇院,成為與布勒東不和的導火線。他們進行了激烈的論戰,阿爾托在1927年發表了《愚昧無知或超現實主義的虛張聲勢》,拒絕介入政治的阿爾托最終與超現實主義小組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