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文學是在存在主義哲學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屬於現代主義文學流派之一,是一種對存在主義哲學進行形象闡述的文學思潮。當然,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其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曆史原因。
20世紀初,西方各國經濟發展甚不平衡,尤其歐美主要國家先後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工業革命展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西方現代經濟突飛猛進。20世紀初第一個十年,德國的鋼鐵、煤炭生產能力翻一番。英、法、美等國的工業生產速度也相當驚人。現代科學與現代經濟結合,形成了強大的經濟聯合體。在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往往少數幾個集團(如美國的洛克菲勒、德國的西門子等)就控製著全國的金融、經濟命脈。社會生產的高度組織化和機械化,資本的高度集中,使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從自由競爭迅速走向壟斷。當然,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其內在矛盾也日益深化。一方麵,生產的社會性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性之間矛盾突出,導致經濟危機,造成生產過剩、通貨膨脹,工廠倒閉,工人大批失業,而另一方麵,資產階級加大對工人的壓迫和盤剝加劇了勞資之間的矛盾。人們原先對於資本主義的期望和幻想破滅,精神陷入迷茫和失望之中。另外,資本主義的壟斷性也使其加大對外掠奪,這就自然加劇了殖民地和帝國主義宗主國之間的矛盾。隨著民主運動、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戰爭不可避免地要爆發。
兩次世界大戰給整個世界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千百萬人死亡,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第一次世界大戰有30個國家參戰,13億人卷入戰爭,3000多萬人相繼死亡。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一場更加瘋狂、更加可怕的大屠殺,其死亡人數大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3~5倍。人們麵對殘酷的戰爭和動**混亂的社會,心理上產生極大的不穩定感,精神備受壓抑。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更給西方世界帶來危機感,隨之而來的“冷戰”氣氛的彌漫、兩大陣營的對峙,使人們原來抱有的盡享戰後安寧的願望破滅了,人們陷入一片精神恐慌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加對立、冷酷。這就漸漸形成了存在主義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