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現當代文學:從波德萊爾到杜拉斯

五、經典評論

在20世紀的思想史和文學史上,薩特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他的學說對法國及整個歐美的思想文化界曾產生過深遠的影響,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他是戰後法國知識界的一麵旗幟,對整整一代甚至數代青年都產生過深刻影響。

在中國,學者柳鳴九認為薩特是精神文化領域的一位巨人。他認為薩特的強大在於,他不僅是體係與思辨的大師,而且善於把他的哲學用文學、戲劇的方式通俗地解釋給人聽。在哲學上,薩特是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其專著《存在與虛無》《想像》《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等,已經成為20世紀西方哲學思想發展史上的經典。薩特哲學思想的核心“自我選擇”已經發展成一種生活哲理,在全球範圍內都有旺盛的生命力。薩特是20世紀世界文學中哲理文學巨匠,他把自己的存在主義哲學與現實生活的形象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像他的境況劇《蒼蠅》《間隔》《死無葬身之地》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其小說《自由之路》,可以說是法國知識分子的心路史詩,其自傳《文字生涯》可與盧梭《懺悔錄》相比,嚴酷的自我剖析顯示出他獨特的人格力量。

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在致薩特的唁電中稱:“薩特是時代的一顆明亮的智慧之星”。薩特一生都在為自由、和平和正義不懈地鬥爭。他不屬於任何一個階級和派別,他隻屬於自由和人民。在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一切不公正的社會現實麵前,他義無反顧地與全世界一切遭受壓迫和奴役的人民站在了一起。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自由保證他人的自由”。他被西方評論界稱之為“不斷以人的名義和人的自由的名義向現代世界提出抗議,想恢複人的價值”的思想家。作為文學家,他以尖銳而辛辣的筆觸,揭露和批判現實的黑暗、人性的醜惡,表現世界的荒誕和人生的孤獨。他揭示了“他人就是地獄”,鼓勵人們“自由選擇”,“付諸行動”。他針對“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提出了“介入文學”的理論,並以自己的創作實踐介入了當代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作為哲學家,他向我們揭示了:“存在先於本質”,“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也闡明存在主義的立場是一種人道主義。作為思想家,薩特的思想就像一把手術刀,而他就是那個為人類靈魂動手術的人。他一邊撫慰苦難者滿是創傷的心靈,又無情地解剖資產階級醜陋、肮髒、負罪的靈魂。作為一個社會活動家,薩特深具曆史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他勇敢地站在受奴役、受壓迫的人民一邊,勇於對抗一切“非正義”、“非人道”和“破壞人類和平”的惡勢力。他以人民的利益為取舍,廣泛參與社會政治活動,廣交各國首腦政要,最大限度地為人民謀求利益。他的足跡遍布幾十個國家,他的心隨全世界的苦難人民一起跳動。西方評論界稱薩特是“二十世紀人類的良心”、“曆史上最大眾化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