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創新研究.2018年全國師範大學國有資產管理研究會論文集

三、發展思路

雖然麵臨許多現實難題,但在“共享”這一國家新經濟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高校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是大勢所趨。但在具體推進過程中,高校還必須按照自身特點和規律明確發展思路,做好頂層設計,積極穩步推進。

(一)樹立意識,完善製度

樹立“共享服務”的意識是開展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的思想準備。“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是社會主義大學肩負的四大使命和任務。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是高校履行“社會服務”職能的直接體現,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公立高校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絕大多數都是通過財政撥款購置的,是典型的國有資產,並不是哪個單位、科研項目組、個人的私有財產,因此高校必然有開放共享使國有資產效益最大化的責任。

製定細化、可操作的管理辦法是開展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的製度保障。麵對“上熱”“中溫”“下涼”的現狀,做好“頂層設計”是解決共享難題的關鍵。從學校層麵製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和各類指導性文件,對“預約使用規則”“有償使用辦法”“人員激勵政策”等關鍵問題進行明確說明,讓院係、實驗室層麵開展共享時有據可依,踏實敢幹。

(二)統一歸口,集中管理

建立校級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管理機構,由該機構統籌全校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配置、調撥和處置工作;協調組織儀器設備在院係間的共享工作;負責學校儀器設備麵向社會的開放服務工作。這一舉措有利於改善目前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分散管理的格局,同時麵向社會服務也是校級機構才能完成的職能。

校級機構可為實體化中心模式或共享信息化平台模式。實體化中心模式指將全校的大型儀器或大部分通用類的大型儀器集中安置,由校級測試中心統一管理,麵向校內外提供共享服務。中心配置的大型儀器一般各院係實驗室不再單獨購置,而是直接到測試中心共享使用或委托測試。中心工作人員一般不承擔教學科研任務,對外共享服務量和滿意度是計算其工作量、評價工作業績的首要指標。中心需具有“計量認證”(MA認證)或“實驗室認證”(CNAS認證)資質,可對外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測試報告》。共享信息化平台模式指各院係現有或擬購的大型儀器在本單位存放,但必須加入學校組建的共享信息化平台,開放預約服務。加入平台的設備須明確開放使用時間和預約使用程序,不得無故拒絕預約請求。學校管理機構定期對加入平台的設備和機組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給予表彰和人員經費獎勵,考核不合格的給予通報批評並影響所在單位對大型儀器的購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