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創新研究.2018年全國師範大學國有資產管理研究會論文集

二、高校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資源共享的現狀與問題

(一)設備現狀與管理模式

高校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普遍有“台件少、價值高”的特點。以作者所在學校為例:截至2017年9月,現有大型貴重儀器(教學科研用單價超40萬元測試類儀器)196台件,總價值1.9億元,占全校教學科研設備總價值的24.5%。目前,學校沒有專門管理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校級機構,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由各院係管理。

在管理模式上,大部分院係采用所在實驗室或科研項目組內部管理模式。儀器僅由實驗室或科研項目組內部使用,不對外開放。因為封閉管理,校外機構甚至學校內其他部門並不了解設備信息和使用狀態。

有些院係進行了一些校內共享的嚐試,成立了專門機構對院係部分的大型儀器進行集中管理,如化學係分析測試中心(校係共管)、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測試中心。這兩個中心將院係內較通用的大型儀器集中存放,每台儀器由專門的教師或實驗人員負責運行維護,並能接受院係內外師生預約使用儀器或進行委托測試。中心每台設備的概況、技術參數、聯係人、預約電話等信息在學院網站上公開,向校內各院係師生開放,並采用校內轉賬的方式收取一定的費用。

(二)存在問題

雖然近年來國家頻出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儀器開放共享的利好政策,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單位都出現了“上熱”“中溫”“下涼”的現象。“上熱”——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高校管理層、需求單位對共享的熱情高漲,積極推進,希望能盡快取得成效。“中溫”——因沒有與相關政策配套的實施細則,設備所在院係往往采用觀望態度,怕出問題不敢貿然推進。“下涼”——具體的儀器管理人員平時教學、科研任務很重,在沒有激勵政策指引下其參與共享的動能不足。總的來說:共享的意義各部門都普遍認同,但還存在著諸多現實問題和體製機製障礙亟待解決和破除,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