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位於中希臘的阿提卡半島,這裏在邁錫尼文明時期經濟就較為繁榮。《奧德賽》稱雅典是一個“街道寬闊的城市”。考古資料表明,當時的雅典衛城就已經建有城堡和防禦性建築。公元前12世紀,多利亞人南下時,阿提卡因為土壤貧瘠而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很多土著居民逃往此地。阿提卡地區存在一些獨立的小國家。
一、公元前11世紀至前7世紀的雅典
阿提卡地區的統一 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阿提卡地區經濟開始恢複。雅典率先生產出原始幾何風格的陶器,後來又生產出更精美的幾何陶。接下來的荷馬時代,希臘陶器一直追隨雅典風格。公元前9世紀出現了豪華的墓葬。公元前8世紀,雅典周邊地區人口數量急劇上升,原先人口稀少的阿提卡鄉村也出現了新的定居點。在經濟恢複的過程中,雅典成為該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各地的獨立政權圍繞雅典逐漸走向統一。
這個過程開始於公元前9世紀,直到公元前8世紀末才基本完成,厄琉西斯、薩拉米的並入則更晚。在雅典的曆史上,人們把這一過程想象為英雄提修斯的偉業。傳說阿提卡地區因為政治分裂,各地之間經常發生衝突、鬥毆,提修斯走訪各地,倡議在雅典衛城建立統一的政府和議事會。為此,雅典還設立“統一節”(Synoikia),紀念阿提卡的統一。但阿提卡的統一並不完全是和平的聯合,其中也伴隨著征服。提修斯的傳說中就提到,部分地區是懾於提修斯的威力而聯合的,至於薩拉米則是通過戰爭征服的(詳見下文梭倫改革)。
雅典早期政製 早期的雅典政製為王政,但國王的權力有限,長老會議、公民大會依然存在。傳說提修斯甚至承諾建立民主政府,此說不一定可信。社會管理組織帶有濃厚氏族部落成分,但與自然生成的血緣組織不盡相同。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雅典按一年四季之例設置了四個部落,每個部落又分為三個區,這些區又被稱為三一區(Thritetyes,又譯作“特裏提斯”)或胞族,每個胞族有30個氏族,對應每月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