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是古希臘最大的城邦,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南部。鼎盛時期的斯巴達國土包括拉哥尼亞和美塞尼亞兩個部分。兩個地區由低矮的泰該都斯山隔開,東麵是歐拉托斯河河穀地帶,比較適合耕種和居住,又稱拉哥尼亞,拉哥尼亞的北部便是邁錫尼時代的斯巴達,再向東則是丘陵地帶,丘陵地帶東側是沿海的狹小耕地。泰該都斯山以西是由眾多河流衝刷而成的河穀地區,其中麵積最大的是帕米索斯河(Pamisos)河穀,帕米索斯河的上遊是斯騰克拉奧斯(Stenyklaros)平原,下遊是馬卡利亞(Makaria)平原。河穀的西麵則是山區,北部緊鄰河穀地區的便是著名的伊托姆山,而山區西側沿海處較為平緩,涅斯托爾的故鄉便位於這裏。
邁錫尼時代這片地區還沒有得到全部開發,人們主要居住在拉哥尼亞北部和派羅斯地區。荷馬時代這裏逐步荒蕪,人口大量減少,直到公元前10世紀末,才逐步從長期的蕭條中恢複過來。由於多利亞人南下,原先的土著居民被迫遷徙,人口居住範圍顯然擴大了。帕米索斯河和歐拉托斯河下遊都被開發出來,成為主要的農業地區。
一、斯巴達城邦的建立
來庫古改革和斯巴達城邦的建立 斯巴達早期的曆史籠罩在一片神話迷霧中。傳說邁錫尼國王埃勒克特律翁招安菲特律翁為婿,但在婚宴上安菲特律翁失手打死嶽父,被迫攜妻流亡底比斯。宙斯與其妻私通生了赫拉克勒斯,並宣布赫拉克勒斯是邁錫尼國王。但赫拉嫉恨宙斯的風流成性,設計剝奪了他的王位,而把邁錫尼的王位交給了歐瑞斯透斯。赫拉克勒斯被迫流亡到中希臘的多利亞地區。此後,赫拉克勒斯的後裔多次率軍攻打邁錫尼企圖奪回王位,但均遭失敗。直到第五代,赫拉克勒斯的後裔弟兄三人在多利亞人的幫助下才獲得成功,重新占領了邁錫尼、斯巴達、派羅斯等地。勝利後的弟兄三人用抽簽的辦法瓜分所占土地,特美諾斯得到阿哥斯;阿裏斯托德墨斯的兒子厄裏斯特尼斯和普羅克裏斯分得拉哥尼亞;克裏斯豐忒斯則得到美塞尼亞。其實,阿裏斯托德墨斯家族最初可能隻占領了斯巴達及其周圍部分地區。此後,多利亞人四處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