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其頓的興起
馬其頓的早期曆史 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從地形上分為兩個部分,東部沿海地區稱為下馬其頓,以平原為主,適於發展農業;西部山區稱為上馬其頓,森林和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發達,居民成分複雜。但馬其頓人基本上屬於早期青銅時代遷移到巴爾幹地區的說印歐語的種族,與南部的希臘人有著同源關係,都屬於說希臘語的人。馬其頓的宗教與其他的希臘人也基本相同,而且還保留著很多更為原始的成分。但是,由於馬其頓地處邊陲,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遠遠滯後於南部的希臘城邦,曆史資料中鮮有記述,一直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幾乎到古典時代後期才進入希臘人的視野當中。
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前後,馬其頓開始出現國家。希波戰爭期間,馬其頓曾淪為波斯的附庸,但熱愛希臘文化的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一世(公元前498—前454年)並沒有真正站在波斯一邊,在普拉提亞戰役的前夕,曾暗中為希臘人通風報信[1],後來,這段曆史被屢次用作馬其頓人與希臘人屬於一奶同胞的證明。從亞曆山大一世起,馬其頓開始大力推行全麵學習和模仿希臘文化的政策,並伺機參與希臘的政治事務。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馬其頓時而支持雅典,時而支持斯巴達,力圖利用兩大同盟的矛盾從中漁利。由於馬其頓重要的戰略位置,亞曆山大一世之後的曆代君王都力圖使自己的國家成為抵禦外族入侵的堡壘和希臘文化的保護者與傳播者。包括雅典悲劇作家歐裏庇得斯在內的多位文化名人都曾經是馬其頓宮廷的座上客,大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被聘任為腓力之子亞曆山大的家庭教師。
腓力二世改革 馬其頓國家的真正崛起是在腓力二世(公元前383—前336年,公元前360—前336年在位)統治時期。他早年曾經在底比斯充當人質,就住在底比斯名將伊帕密農達家中。這段人生經曆一方麵使腓力更為直接地接觸希臘的社會和文化,另一方麵也使他對希臘城邦的軍事、外交情況得以全麵了解,尤其是對希臘城邦的優勢和弱點有了深入的認識,為他後來在馬其頓進行改革和製定國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