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下卷)

第二節 唐朝與當時“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的交流

法國詩人、畫家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1899—1984)曾說過:“漢字具有宇宙精神,靠近源頭,接近自然。立於其旁,如傍一石、一樹、一源。人更儉樸,暗通廣闊空間。在跡之道——漢字中,充滿了景象,充滿了新生,充滿了原始的驚奇。筆畫繽紛,百門大開,從中飛出**、沁出芳香、吐出黎明,即使空白也具有無限的生命。”[19]提到漢字,我們不能不提到“漢字文化圈”。“漢字文化圈”,具體指漢字的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韓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國。這一文化圈在秦漢時期首現雛形,最終形成於唐朝時期,延續至19世紀西方文化浸入這些地區之前。“漢字文化圈”的主要基本要素包括漢字、儒教、中國式製度、中國式律令、中國式科技等。構造文化圈的條件在7—9世紀的隋唐之際得以成熟。唐朝具有強大的綜合國力、燦爛輝煌的文化成就以及對外開放的態度,這些因素使得它與日本、朝鮮半島、林邑等以空前的規模進行著文化交流。在這些交流中,中國文化輻射至整個東亞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漢字文化圈”最終形成。現在,朝鮮語、越南語和日本語詞匯的六成以上都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的漢字詞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