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下卷)

四、郭象的獨化論玄學

玄學從何晏、王弼的貴無論出發,經曆阮籍、嵇康的自然論,以及裴[img alt="" src="../Images/image60-2.jpg" /]的崇有論,走過了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阮籍、嵇康強調了何、王之學當中自然的重要意義,裴[img alt="" src="../Images/image60-2.jpg" /]則深入探討了“名教”不可或缺的地位。兩組看似對立的討論將玄學原本的討論導向更高的層次。有人認為阮、嵇二人的學說是貴無論哲學的正題,裴[img alt="" src="../Images/image60-2.jpg" /]的觀點是其反題,最終綜合兩派意見加以調和,重新提出綜合主張的郭象,則象征著玄學的合題。

郭象約生於魏熹平四年(252),死於西晉永嘉六年(312),經曆了西晉王朝從建立到滅亡的整個過程。八王之亂及永嘉之亂給西晉的統治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遭臨此變,之前相互對立的兩派玄學思想各自開始朝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著眼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超越一派被迫承認現實是難以超越的;而立足於現實的一派也同樣意識到必須對現實加以超越。他們在不同的側麵豐富了玄學的內容,到了郭象的時代,又開始複歸於調和“自然”與“名教”之間關係的主題,進入綜合總結的階段。

根據記載,郭象為人一方麵是“好老莊,能清言”,“州郡辟召,不就”,“常閑居,以文論自娛”,對現實抱著一種超然物外的態度;另一方麵又熱衷於追權逐勢,當東海王司馬越結以恩遇時,“遂任職當權,熏灼內外”,表現出一種迎合現實的態度。[27]郭象的人生體現了調和出世與入世的兩麵性和難以妥善處理超越於現實之間關係的矛盾性,其學說亦是如此。

郭象的玄學致力於調和,他要證明“自然”就是“名教”,“名教”就是“自然”,超越的玄冥之境非但不在“名教”之外,反而恰恰就在“名教”之中。在他看來,阮籍和嵇康主張在“名教”之外尋求的超越是不存在的,他們隻能走向反麵,屈從於現實;而裴[img alt="" src="../Images/image60-2.jpg" /]力主的“名教”因為脫離了“自然”而窒息,同樣導致了人在現實麵前的奴化。因此,郭象一方麵針對前者指出現實是難以超越的,另一方麵則提醒後者現實是必須超越的,這就是他新提出的獨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