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下卷)

三、東晉十六國時期的道教

西晉滅亡後,大批士人南渡,天師道在江南的流傳加快,上層士族很多家族都世代信奉天師道。從北方遷來的僑姓士族中如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陳郡殷氏、潁川庾氏、陽夏謝氏、譙國桓氏、汝南周氏等都信奉道教。

據《晉書·王羲之傳》載“王氏世事張氏五鬥米道,凝之彌篤”,學者考證琅琊王氏事奉五鬥米道,可上溯至其先祖與方術道士交往的家世淵源。王羲之是王氏家族中信奉天師道的代表人物,王羲之是東晉名相王導的從子,其傳記中說他雅好服食養性,他和道士許邁一起“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裏,遍遊東中諸郡”[24]。他的兒子王凝之尤為篤信,任會稽內史,遭到孫恩軍隊的攻擊,卻不做任何的防備,因為他已禱請大道以鬼兵相助,最終被孫恩所殺。

高平郗氏與王氏世代通婚,郗鑒及其兩個兒子都信奉天師道。謝萬曾說:“二郗謅於道,二何佞於佛。”[25]二郗所指為郗鑒的兩個兒子郗愔和郗曇。王羲之是郗愔的姐夫,他們並有“邁世之風,俱棲心絕穀,修黃老之術”[26]。陳郡殷仲堪也是道教的狂熱信奉者,《晉書》本傳記載他自小信奉天師道,精心事神,每天都要讀《道德論》。

江南吳郡大族中也有許多家族崇信道教,著名者如葛氏、許氏。葛氏中的葛玄、葛洪都是道教中著名的道士。與王羲之交往密切的道士許邁出身丹陽許氏士族,也是世代奉道。許邁不慕仕進,精心道法,曾師事鮑靚。

錢塘杜氏家族也是世奉五鬥米道,東晉時杜子恭創立了教團。杜子恭是吳郡錢塘人,通靈有道術,自小信奉天師道,精通符籙禁祝等道術。他能夠做到行己精潔,虛心拯物,不求回報。後來他立治宣教。由於他善治病,能夠預測人間善惡,因此他的信徒非常多。當時江南豪富之家和權貴之門都事之為弟子,對他非常恭敬。杜子恭本身即出身士族,他與當時的名流都有交往,如王羲之、謝安、桓溫等人。謝氏家族中的謝靈運出生後即被送到杜家靜室寄養。杜子恭不僅在上層社會有眾多信眾,在下層民眾中更擁有大量的信徒。杜子恭死後,雖然其所創立的教團由他的弟子孫泰統領,但杜氏子孫也仍是世代信奉天師道,南齊的杜京產即杜子恭玄孫,其家族是“世傳五鬥米道”。